第二百零六章:西南事了(1 / 2)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不过这话对朱由校倒是不成立。

就在新纳了两个贵人之后的两天后,他收到了来自孙承宗的六百里加急。

当一个人骑着马,高喊着西南大捷向皇宫奔去的时候,甚至北京不少民众都不知道朝廷在西南打仗了。

仔仔细细看完了孙承宗送来的书信,朱由校松了口气。

也不枉他调集了这么多军队派往贵州,不但解决了历史上持续十几年的奢安之乱,还顺带收拾了几个不老实的土司。

关键是自身的伤亡也不算多,派往四川的四万军队,伤亡不过三千多人,各地派往贵州的军队伤亡也只有两千多人。

至于反叛的土司们伤亡过万,奢崇明、安邦彦、水东宋家等四个势力稍大的土司将会在这一战之后除名。

没有了他们,四川、贵州几乎没有势力太大的土司,西南应该可以安定一段时间了。

对于那些所谓被迫跟着安邦彦造反的土司,朱由校也不好完全剥夺他们的势力范围,给他们留点地方当个大地主就得了。

至于贵州水西宣慰司,自然也在改土归流的范围内,不过念在宣慰使安位年纪尚小,并不给与处罚,他家的财产依旧归他所有,另外给了一个世袭千户的职位。

改土归流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孙承宗主持,大军在贵阳整顿两天之后,便开拔回京。

在朱由校的圣旨里,特意让辽东铁卫到京城,他准备让这些人好好训练一番京营。

天启二年二月初六日夜,郓城地震,有声如雷,地裂泉涌,鸡犬鸣吠,墙屋倒塌,巨野城垣雉堞倾倒过半,文庙庑舍皆坏。

历城震声如雷,房摇地动。

这次的地震范围波及兖州、济南、广平、河南、开封、归德、商丘、徐州、河间,三个省九个府三十多个州县。

二月初七下午开始,朱由校陆续接到河间、济南、兖州等地送来的加急文书。

舆论方面,甚至都不用朱由校自己说,当地一些百姓都认为,阵中在郓城,就是因为之前当地的百姓造反,这是老天降下来惩罚。

历史上原本的白莲教起义发生的背景是,天启元年的山东大旱,以及这次大地震让当地的百姓普遍不满。

这次顺序颠倒,也让百姓对因果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几年朝廷一直在推广高产作物,即便是去年的大旱,山东也没有闹出大的饥荒。

对于朴素的百姓来说,只要有口吃的,就满足了。

不管舆论如何,该做的事情必须得做。

朱由校立刻下令各地开仓放粮,国库先行拨银五十万两,购买粮食运往山东救灾。

又命人前往河南,让已经行军河南的四万军队,即刻前往山东帮助救灾,防止出现天灾演变成人祸,孙承宗也被任命为山东等地赈灾钦差。

半年之前还是镇压当地叛乱的士兵,半年之后成了赈灾的救星。

得益于朝廷有钱,粮食也不缺,救灾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除了郓城等阵中地区之外,伤亡不是很大,朱由校下旨济南、东昌、兖州三地,免征两年的税赋。

对于房屋被摧毁的家庭,也拨出银两予以修缮。

除了坏事也不是没有好事,熊延弼派人前往科尔沁传回消息,奥巴上书愿意科尔沁部愿意臣服大明,年年上贡,互市通好。

朱由校下旨册封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为科尔沁王,品阶为郡王,又封吴克善、明安等为辅国公等。

时间进入到了三月,孙承宗等回到了京城。

朱由校从內帑拨银,给与将士犒赏以及抚恤,一共花去近七十多万两。

“臣河南总兵满桂(山东总兵杨肇基)叩见陛下!”

“免礼,赐座!”

朱由校看着二人,笑着说道。

“谢陛下!”

二人起身,在椅子上坐下。

“不管是山东平叛、还是四川的平叛,你们二位率领部下转战数千里,辛苦你们了。”

看着这两位猛将,朱由校很是感慨的说道。

“为国效力,是臣等职责所在,不敢言苦!”

二人起身抱拳,同时说道。

“此间没有外人,不必多礼,满总兵,说起来咱们有几年没见了吧?”

笑着摆了摆手,朱由校看向了满桂。

“回陛下,自从万历四十四年,臣已经六年未见陛下了。”

满桂有些激动的说道。

虽然他不是第一次见朱由校,可这是朱由校登基之后,两人第一次相见,还是在皇宫里。

“是啊,六年未见了,虽然未见,不过这几年,朕经常能听到你的消息。”

“尤其是你编练的辽东铁卫,算得上我大明的精锐之师,朕此让你们暂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