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蒙古掠边(1 / 2)

“简直是岂有此理!张之厚这个三边总督是干什么吃的,被人劫掠也就罢了,还不上报,他想干什么!”

“陕西上下的官员,一个个都瞎了眼睛么,为什么不上奏!”

“四万人的兵员,他们吃了一万多人的空饷,朕既往不咎,还是按照四万人给他们发军饷,他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还有那个顺义王,当年朝廷答应封贡,开放互市,如今还年年劫掠,莫不是觉得我大明好欺负不成!”

正月初九,养心殿内,朱由校气急败坏的大吼着。

今天早上他接到了洪承畴发来的六百里加急,土默特部趁着大明春节,入侵延安、黄花峪等处,深入六百里,杀掳数万人。

一时之间养心殿内,就听着朱由校在那里发火。

内阁的几位阁老、兵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几位都督,一个个都站在那里低着头,他们不少都是朱由校的老师,和他相处了六七年头一次见到他如此失态。

“徐师傅,你在陕西做了五年的巡抚,对陕西的情况了解最为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发了一通火之后,朱由校坐会了自己的座位,开口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张之厚并不是故意隐瞒不报,毕竟蒙古人劫掠他需要调兵应对,一直之间顾不得上报也是有可能的。”

徐光启张口就是为张之厚开脱。

“先不说为什么不上报,土默特部为什么会劫掠?”

朱由校摆了摆手,问起了土默特部的情况。

“据臣所知,土默特顺义王卜石兔是俺答汗的玄孙,在祖父扯力克死后,与俺答汗妃子三娘子的孙子素囊台吉争夺土默特及顺义王承袭权。”

“最终卜石兔还是在叔祖五路把都儿台吉等人的支持下,才迫使素囊台吉让步,万历三十九年与三娘子合婚。万历四十一年受封顺义王。”

“不过因为素囊台吉是三娘子的亲孙子,三娘子在土默特部素有名望,他自身的实力也不弱,双方经常交战。如今卜石兔的势力远不如素囊台吉,他的部属基本都不听他的号令。”

“因为朝廷不支持素囊台吉,这些年他都有叩边的行为。”

“此次能够进入关内,也是之前朝廷抽调了陕西一万兵马支援四川,再加上春节到来,边关守将松懈,这才让他有了可趁之机。”

徐光启在陕西这么多年,可不是白干的,对于土默特部的情况十分熟悉。

“如此说来,这本来是朝廷的分化政策,没想到如今反倒成了他们劫掠关内的诱因了?”

听到徐光启说完,朱由校便知道了怎么回事。

朝廷承认卜石兔就是因为他的势力不大,这样才能让土默特部内斗,可没想到反而是实力更强的素囊台吉心生怨恨。

“陛下圣明,的确是这么回事,除此之外当初朝廷也考虑到卜石兔是俺答汗的嫡系子孙,所以才册封了他。”

叶向高当时是内阁首辅,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一听这话,朱由校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这又是朝中官员争国本的蔓延。

“其实对付素囊台吉最好的办法是派人联系林丹汗,让他讨伐素囊台吉。”

“可林丹汗一直野心很大,若是他真的进攻素囊台吉拿下土默特部,漠南蒙古就会归于一统。”

“到那个时候,他的实力大增,不管是选择统一蒙古,而是与我大明为敌,对我大明都不是一件好事。”

徐光启也跟着说道。

“难不成此事就这么算了?”

听到徐光启这么说,朱由校皱起了眉头。

“眼下九边兵额不足,自保尚且可以,可主动出击只怕是难以做到。”

徐光启看着朱由校说出了实情。

“臣建议,可以派出官员到顺义王部,申斥与他,同时提出一同讨伐素囊台吉。”

“毕竟土默特部长期如此,不是一件好事,只会让林丹汗渔翁得利。”

叶向高跟提出了一个建议。

“可眼下陕西三边兵力不足,一旦主动出击,难免会使防守空虚,若是素囊台吉不应战,朝廷大军只会无功而返。”

徐光启提出了反对意见。

“眼下朝廷兵力是不足,不过等到西南平定,孙承宗率部四万北返,再加上三边的兵马,主动出击也并无不可。”

叶向高当然不是建议现在就出击,而是想等孙承宗回来再说。

“等他回来,黄花菜就凉了。”

“不能因为敌人变得强大就害怕,朕觉得可以派人前往林丹汗部,让他率军讨伐素囊台吉。”

“只有他们打起来,才能让喀尔喀部对林丹汗心生忌惮,同时咱们再招募一些兵马,补充三边的兵额。”

“若是林丹汗势大生出不臣之心,到时候朝廷迎战便是。”

朱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