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让魏忠贤监军(1 / 2)

朱由校想要看看武腾四卫的训练情况,当然不能说去就去。

要知道,宫内的养马场位于皇城东北角,叫做里草栏场,之前朱由校和乌兰图雅骑马就是去的这里。

不过魏忠贤训练兵马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在南海子,也就是所谓的南苑,这里是御马监放马的地方。

南苑距离皇宫将近四十里路,边看这个路程不算长,可只要是出宫对于朱由校都是大事。

何况四十里路,若是乘坐御撵只怕是两个小时也到不了。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让魏忠贤将训练好的士兵带到宫内。

还在南海子训练的魏忠贤,得知朱由校要他第二天早上带领四百士兵进宫操练,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当即便选除了四百士兵,第二天进了京。

有皇帝的圣旨,又有调兵手令,他们十分顺利的进入了西苑,在内教场等待朱由校的检阅。

士兵素质如何,单单看散发出的精气神也能看的差不多。

那些新兵蛋子,再怎么装,也撞不出来精锐士兵脸上的坚毅。

武腾四卫的士兵,虽然没有经过战争,不过看他们的精气神比当初满桂等人训练那几个月的京营士兵还要好,这不由让朱由校对他们生出了期待。

武腾四卫使用的军械自然也是最好的,这四百人各个披甲,手持新式燧发枪,腰间挎着腰刀。

随着带头的人一声令下,四百人同时单膝跪地高呼万岁。

见礼之后,朱由校示意他们可以操练。

先是练习队列,紧接着便是刀法和拳脚的联系,最后是枪法射击的演练。

看完他们的操练,朱由校十分满意,这也验证了他一开始的猜测,这些士兵确实比当初满桂等人训练三四个月的京营士兵要强。

朱由校当即给予了每人五两银子的赏赐,拿着银子的士兵开开心心的离开了皇宫。

“忠贤,你在御马监这一年的时间做的不错,不过朕还是那句话,训练的再好,不上战场,终究只是银样蜡枪头。”

“这次山东白莲教造反,朕已经下令让英国公担任钦差前往山东平叛。”

“武腾四卫有士兵将近三万人,朕想抽调一万前往山东平叛,同时任命你为监军,你敢去么?”

看着已经五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的魏忠贤,朱由校开口问道。

“陛下将这样的重任交给奴婢,奴婢必当兢兢业业,为陛下剿灭这些逆贼!”

魏忠贤一听,自己出头的机会来了,当即跪倒在地信誓旦旦的说道。

“好,朕就知道,你会答应的。”

“此去山东,你不要自作主张,听从英国公的调令即可,若是你能建功立业,朕不吝封赏。”

见魏忠贤答应,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能为陛下做事,是奴婢修来的福分,不敢奢求封赏!”

魏忠贤口是心非的回答。

“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朕知道,你只有一个女儿,若是你能建功立业,朕可以封你的侄子。”

“不过若是让朕知道,你去了山东不听条令,一意孤行,到时候不但无功,反而该罚!”

给了一颗枣,朱由校不忘用大棒威胁一下。

“陛下放心,奴婢知道自己的能耐,这次前往山东奴婢只带眼睛和耳朵,嘴巴就放在宫里!”

魏忠贤以调皮的方式,做出了保证。

“朕也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去做准备吧,不日圣旨就会传达给你!”

朱由校笑了笑,便让魏忠贤退下了。

前世朱由校不记得从哪里听到一句话,便是一张卫生纸也有自己的作用,前提是你要用对地方。

让太监监军可以,可对于这些不懂军事的太监,只能让他们监军,不能让他们领军。

只是由于太监的身份,很多时候将领们不自觉的会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上,原本能打的很好的仗,被太监干预,最后大胜变小胜,甚至本来该打赢的仗,最后打输了。

就比如明末的太监高起潜,手握重兵坐视卢象升战死,不发兵救援,结果非但没有得到崇祯的斥责,反而继续受到重用。

反倒是战死的卢象升,一直不被崇祯待见,孙承宗也是如此,战死之后,崇祯一直怀疑他没有死。

后世不少人都说崇祯宁死不屈,对他十分同情。

实际上他就是自作自受,根本没有识人之明。

当初袁崇焕跟朱由校建议过当时,在辽东地区大兴屯田,以此为壁垒,希望能够困死后金。

对于袁崇焕的提议,朱由校提出了六点疑问:“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

就是你说的简单,你要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