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选妃(1 / 2)

时间进入到了三月下旬,皇宫里忙碌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为皇帝选后的活动就快要结束了。

在眼下的大明,这绝对是一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

普通人家都还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是皇帝。

往小了说,这是为皇家繁衍子嗣,往大了说,关乎大明的江山社稷。

大明皇帝选妃制度明确、程序规范,采用筛选淘汰的办法,层层选拔。

首先就是海选。

每当皇帝、太子到了大婚年龄,皇宫都会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五千名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由皇宫内院支付路费,指派女孩父母在规定时间内送到京城进行候选。

第二关是初选。

初选时,宦官要选择一个较大的场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高矮胖瘦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少女淘汰。

这一轮大概会淘汰五分之一左右,剩下四千人左右。

第三关是复选。

在初选的第二天再进行第三轮选拔,宦官们采用第一天的列队方式,仔细察看每个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便被淘汰。

这一轮又会淘汰剩余人数的一半,剩下两千人左右。

第四关是精选。

这一轮太监们要进行精细化测量和考核,不仅会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还会考察少女的步姿与风韵。

这一步又会淘汰一千名少女,此轮选拔过后,剩下的一千名少女将被召入宫中。

第五关,这些少女入宫后,宫中宫女们将那些少女分别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察其贞洁”,身上不能有疤痕,肌肤必须细腻光泽。

这一关再淘汰七百人,只剩三百人。

第六关,剩下的三百少女在宫中居住一个月,教她们宫中礼仪。

于此同时,有人详细观察三百名少女,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人品性格。

这一关再筛掉两百五十人,只剩下五十人。

第七关,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她们认为最好的女孩,推荐给皇帝。

最后一关,便是由皇帝从中钦定一名皇后,一般情况下,陪选的另外两个女孩都会被封为妃子,当然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娘家的。

就比如朱由校的老爹朱常洛选太子妃的时候,刘氏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二人中的姐姐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氏落选,被赐予金币后返回家中。

前几天朱由校见到的少女,便是过五关斩六将留下的三百少女。

宫中在忙碌的同时,外朝也在忙碌,比如礼部,要确定朱由校的结婚流程,当然这个流程都是有前例可循。

随着一个个的少女被淘汰,时间来到了四月份。

四月初一上午,剩下的五十名少女被带到了慈宁宫。

王氏从一个宫女,变成选侍,在成为太子妃,当了一个月的皇后,现在成为了太后。

她甚至自己能有这一切,都是托了自己儿子的福,因此给儿子选媳妇,她自然十分上心。

每个少女都仔细认真了看了一遍。

中午的时候,王氏派人来找朱由校。

“儿臣见过母后。”

来到慈宁宫,朱由校向王氏行礼。

“皇儿快坐,今天一早起来上朝,累了吧。”

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朱由校,王氏连忙拉着他坐下。

“不累。”

朱由校笑了笑。

“今儿早上,我看了那些女孩子,一个个都听漂亮的,娘都挑花眼了,最好还是找了几个太妃来,才挑了三个女孩出来,另外还有五个备选的。”

“现在人就在偏殿候着,我让人把她们带来,你自己看看,这三个女孩哪个合适,就选做皇后。若是我们挑的,你都看不上眼,那再把那些女孩找来,你自己再挑挑。”

此时的王氏根本就不像一个太后,而是一个帮儿子找媳妇的母亲一样。

“一切都听母后的。”

朱由校其实也知道,作为皇帝,尤其是他这种从小在皇宫长大的,哪里可能自由恋爱。

别说他了,现在的大明,能自由恋爱的也没有几个。

听到朱由校同意,王氏连忙让人把她们选出来的人叫了进来。

不一会的功夫,一个宫女带着三个女孩走了进来。

“民女张氏、段氏、王氏,参见陛下、太后娘娘。”

三人在宫中一个月被教授了礼仪,此时行礼自然也是一丝不苟。

“免礼。”

朱由校淡淡的说了一句

三人听到这话,站直了身子,微微低头,看着自己脚尖。

“你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