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孙承宗返京(1 / 2)

随着叶向高进京,朱由校也答应了方从哲、吴道南、孙如游的请辞。

如此一来,内阁成员便是:叶向高、何宗彦、韩爌、刘一燝、史继偕、沈紘、朱国祚、孙承宗,一共八人。

方从哲三人走后不久,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进京了。

按照朱由校的想法,他早就该进京了。

可是他还是好好的跟熊延弼做了交接,这才返回了京城。

他回到京城已经是下午,第二天一早便到了乾清宫觐见朱由校。

“臣,孙承宗叩见陛下!”

君臣二人将近三年没见,孙承宗一见面就要跪倒在地行礼。

“孙师傅快快请起!”

“孙师傅这三年辛苦了,也消瘦了不少。”

朱由校怎么可能真的让他跪下去,连忙将他的身形扶住,看着他比之前瘦了不少的脸庞,忍不住说道。

“臣不负神宗、陛下所托,如今辽东形势平稳,死而无憾了。”

孙承宗也有些激动。

他教了朱由校三年,二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朱由校一直都是尊师重道的样子,他也教的十分开心。

“孙师傅这是说的哪里话,朕才刚刚登基,你起码还得辅佐朕二十年才行。”

朱由校笑着说道。

孙承宗今年不过五十八岁,历史上清军打到了老家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时年七十五岁。

“好,臣答应陛下,辅佐陛下二十年!”

孙承宗现在的确正是男人做事业的黄金年龄,有阅历,也有精力。

再加上这次是得胜入内阁,自己也有雄心壮志,当即笑着答应。

“当初听闻孙师傅亲自跟着上前线,朕可是捏了一把汗,还好孙师傅无事。”

“现在辽东到底什么情况,你好好跟朕说说。”

朱由校拉着他的手坐下,然后开口问道。

“说来也是陛下托了陛下宏福,之前战败皆是因为八旗有白巴牙喇,这些人身穿三层铠甲,一般火器难以伤到他们。”

“陛下答应组建了辽东铁卫,加上满桂这个猛将统领,一举几百白巴牙喇。”

“再加上这些年,朝廷对辽东的钱粮军械供应充足,这场仗还没打开,臣便知道绝对能赢。”

“只是臣也没想到居然会胜的如此简单,说起来也是努尔哈赤被火炮所伤,昏死过去。”

“否则的话,臣估计起码还得多损失一两万人。”

“以臣对努尔哈赤的了解,他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放弃赫图阿拉,更加不会让阿敏留守。”

“凭借着对当地地势的了解,他完全可以组织军队饶过山来,攻击臣的后背。”

“或者将部众遣散,带着八旗深入山中,若真是那样,决战打成了消耗战,我们摧毁了赫图阿拉,还是得撤兵。”

孙承宗有些庆幸的说道。

“是啊,竖起来这都是徐师傅的功劳,他举荐的那个孙元化的确是火器专家,有他还有一些传教士的帮忙,我大明的火器比之以前进步了许多。”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回可以确认努尔哈赤就是被大明的火炮击伤而亡。

后世有一种说法,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炸伤,因炮伤不治身亡。

更有甚者说,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炸死在宁远城下。

天启六年一月,努尔哈赤围攻宁远城,袁崇焕依仗红衣大炮坚守。

努尔哈赤久攻不下,于是侵略他处,并于二月撤回盛京。

这就是努尔哈赤被大炮炸伤致死的出处,很多人都说努尔哈赤亲自上阵,被大炮炸成重伤,撤军不久后便不治身亡。

当时努尔哈赤都六十八岁了,基本不可能亲自上阵,更不用说被炸死炸伤。

实际上努尔哈赤确撤军回到盛京,并没有任何受伤的记载,反而接下来几月还干了几件大事。

农历四月初四,喀尔喀五部背弃与后金的盟约,私自与明朝进行和谈。

努尔哈赤亲率大军从盛京(今沈阳)出发征讨,杀其头领囊奴克,并在喀尔喀五部的领地西拉木伦一带大肆掳掠一番,得胜而归。

农历五月,毛文龙带兵进攻鞍山及萨尔浒一带,努尔哈赤得讯班师回朝。

农历五月十六日,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奥巴来朝见,努尔哈赤亲自迎接,并封其为土谢图汗。

如果真的被炮击中了,一个重伤且已经68岁的努尔哈赤,不可能领兵出征?

史书上记载的是努尔哈赤是在七月身体不豫,八月病亡。

以明朝末年的医疗条件,对于枪炮伤基本就是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