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吃空饷的九边(1 / 2)

一个多时辰之后,朱由校就见到了邹义呈报上来的九边的情况。

所谓的九边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

辽东镇东起凤凰城,沿着辽东长城一直到山海关。

努尔哈赤反叛之前,辽东兵额一直在七万左右,现在人数达到了之前朱由校对朱翊钧说的十四万。

蓟州镇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一直都是九边人数最多的一个边镇,它直接拱卫着京师,现在驻军兵力十二万人。

宣府镇东起慕田峪,西至西阳河,现有兵力八万余人。

大同镇东起镇口台,西至鸦角山,现有兵力也在八万左右。

山西镇东起真保镇长城,西至黄河边的偏头关。山西镇位于大同、宣府两镇长城的内侧,故又称为内长城。

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长城防线被突破后,敌军长驱直入。

作为第二道防线,山西镇的兵力相对较少,现在驻军兵力五万人。

延绥镇东起黄甫川堡,西至花马池,现有兵力四万人。

固原镇东起延绥镇饶阳水堡西界,西达兰州、临洮,现有兵力六万人。

宁夏镇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喜鹊沟黄河北岸,现有兵力约三万人。

甘肃镇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现有兵力约四万人。

九边人数总计在六十四万,这六十四万人,每年的例银开支就达到了七百多万两。

除了例银之外,朝廷每年还要向九边输送大量的粮食、棉布等物资,总开支不下一千三百万两。

可看了邹义的奏报,这才发现吃空饷的现象很严重。

其中辽东是最好的一个,毕竟辽东的十四万人,有三万是从别的地方抽调来的,其余十一万大多都是就地招募。

兵员人数实打实的就是十四万。

到了蓟州镇形势立刻变得差了起来,账面上的人数是十二万,可实际上的人数连一半都不到,也不过是区区五万多人。

这五万多人还有不少老弱病残,有战斗力的不过三万左右。

宣府的八万人之中,实际兵员不过三万多。

大同镇也差不多,人数也是三万多,山西镇五万人实际也只有两万左右。

延绥镇四万人兵员两万多,固原镇的六万人实际三万多。

宁夏镇缺了一万,实际两万左右,甘肃镇四万人数也是两万。

这么算下来,九边人数加在一起不过四十二万,比起账面上的六十四万,少了二十二万。

若是不算辽东的十四万,五十万人的九边,现有人数不过二十七万,这二十七万之中若是除去老弱病残只怕也就是二十万。

什么叫吃空饷,这就叫吃空饷。

为什么辽东十四万人不用吃空饷,一是辽东大多是新招募的人,二来这几年朝廷往辽东投入的资源够多。

其实朝廷每年一千多万两的军费开支,能维持的军队人数也就应该在四十来万。

就算每个人每个月要一两银子的饷银,每年四十多万就要六百多万两。

再加上粮食、军械,每人每月多支出一两多银子很正常。

这么算下来,就算他们不吃空饷,这么多钱也就只能养这么多兵。

当然,像现在这样四十二万人,有好几万说是老弱病残,估计饷银不用想了,能给些粮食饿不死就不错了。

自从俺答封贡之后,蒙古人虽然时常有袭扰不过都是几百人的小规模袭扰。

边关大将们,靠着自己手下三两千家兵足以对付。

说到底还是穷惹的祸,若是大明能像宋朝每年收入八千万到一亿贯,别说四十二万军队,九边堆一百万也能养得起。

大不了拿出四千万来养病,全国能养将近两百万。

可惜现在大明两年也赚不到四千万两。

一想到这里,朱由校就更加痛恨明朝的商税政策,每年不到一百万两的收入,亏你们好意思收。

大宋每年酒税都能收上千万贯!

能收这么多钱,主要是因为采取了两种手段:

一,开办大量的官营酿酒坊,从生产到销售,把持酒的专卖;

二,继承五代以来的“酒曲专卖”的制度,允许民间酒户酿酒,但必须从官方购买酒曲,同时课以重税。

反正酒户想酿酒,必须用到酒曲,而且根据购买酒曲的数量,可以推断出酒的产量,征税也“有的放矢”,酒户基本不可能逃税、漏税。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酿酒业,宋初便制定了严厉的“禁曲令”,规定:“私造曲15斤、私运酒入城达3斗者,处死。卖私曲者,按私造曲之罪减半处罚。”

南宋更进一步,直接从源头控制酿酒,官府开设糟房,派遣专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