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杨镐的部署(1 / 2)

杨镐是个谨慎的人,在没有明确得到朝廷的旨意之前,他的应对办法当然是以稳为主。

先从内地抽调一部分士兵,再给驻守铁岭、抚顺的李如柏和刘綎发消息,询问他们的意见,另外他派人前往蒙古人那里询问什么情况。

之前经略过辽东的杨镐,对于蒙古人内部之间的事情,了解的还是比较多的。

派往乌齐叶特部的人,是询问舒哈克卓里克图是否真的要与大明为敌,若是真有这种想法,此战过后,大明必然要扶持翁吉剌特部的宰赛和伯言进攻乌齐叶特部。

派往翁吉剌特部的人,则是劝说宰赛和伯言,内喀尔喀本就该是宰赛或者伯言作为盟主,你们此次和舒哈克卓里克图一起前来闹事,是不是确定要尊舒哈克卓里克图为盟主。

若是如此,以后大明会考虑跟舒哈克卓里克图做生意。

至于派往林丹汗处的人,那就更简单了。自从达延汗开始,大明与蒙古几十年的和平。

大明从来没想过要干涉蒙古人内部的事情,反倒是奴儿哈赤与内喀尔喀和科尔沁部互相联姻,明显是想借助他们抗衡大明和林丹汗。

一旦奴儿哈赤此次得胜,难保内喀尔喀各部不会和奴儿哈赤结盟。

到那个时候,原本就不怎么服林丹汗的内喀尔喀人,有可能会对他这个大汗发起挑战。

林丹汗应该和大明联合起来对付他们,大明和蒙古方可永葆和平。

至于奴儿哈赤那里,杨镐也派了人,要奴儿哈赤迷途知返,去除国号,重新归附,大明可以既往不咎,否则大明天军一道,不但奴儿哈赤人头不保,女真人将会再次遭受犁庭扫穴!

本来就是来壮声势的舒哈克卓里克图表示,眼下冬天要来了,因为天气寒冷他们没有过冬的粮食,因此是来请求大明在辽东开放与大明的互市。

他愿意以喀尔喀五部盟主的身份,归顺大明,帮助大明对付女真人。

至于宰赛和伯言除了也想互市之外,也愿意归顺,并且想要大明做主夺回盟主之位。

至于林丹汗,话语之中颇为狂妄,以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表示与女真人素无衅端,至于内喀尔喀乃是蒙古国所属,向来温顺没有叛逆之心。

不过如果大明想要他出兵帮助对付女真人,需要大明拿出诚意,增加互市的规模和种类,并且不能绕过他与蒙古部落暗中交易。

并且他出兵对付女真人,需要大明支付出兵费用,以及一部分粮食。

奴儿哈赤倒是没有斩杀派去的人,相反回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了女真人对大明的七大恨。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

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

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

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

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

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

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简单来说就是明朝杀了他的爹和爷爷,指责他杀害大明百姓,他派人辩解,结果大明帮了他的使臣,逼他教了十个凶手给杀了,明朝驱赶原本是他地盘的地形。

其余四大恨都是埋怨明朝帮助叶赫部。

看似很有道理,可实际上都是扯淡,除了第一条他爹、他爷爷的确是在乱军中被明军所杀。

其余的都是他故意找的理由,女真人三部除了野人女真也就是东海女真,明朝在其他两部设立了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三卫。

不管是建州女真还是海西女真都是大明的卫所,哪有卫所之间互相攻打的道理。

况且海西四部,努尔哈赤已经吞并了三部,大明当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叶赫部被吞并。

努尔哈赤对待大明完全不是臣属对待君主的态度,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对等态度。

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便是这个道理,他把自己当成了大明的藩属,而不是管辖的卫所。

在等待回信的时候,杨镐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