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代善不善(1 / 2)

“皇爷爷圣明,一旦能找到无主之地,我大明能够占有,不但是开疆拓土之举,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基业。”

朱由校这其实不算是恭维,他清楚的知道后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没有被发现。

若是大明率先发现,可以将远支宗亲前往澳大利亚。

以中国人的种地天赋,用不了多长时间,澳大利亚便能够被开发利用。

哪怕不从他们身上赚钱,国内的宗室减少,也能减轻极大的负担。

对于大明而言,宗室最大也是最沉重的报复,万历二十五年朝廷规定宗室俸禄定额150万两,这看起来很少。

可是他们兼并大量的土地而不纳税,这才是社会的最大的问题。

当然除了宗室之外,还有就是大量的士绅,朝廷是有免税额度,一般的秀才、举人没有这么多的土地,便有了投献的说法。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一下子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困难户,没过几年就成了富豪。

他们反正是空手套白狼,对于百姓而言,每年向他们缴纳的地租还低于朝廷的税收,自然是一拍即合的双赢之举。

“这算不得什么开疆拓土。”

朱翊钧心里美滋滋,脸上却一副淡然的神情。

自从太祖立国以来,有开疆拓土之功的只有成祖皇帝,此后大明的领土不断的缩水。

乌思藏都司早就没有驻军,当初封的八大王,自从万历三十七年开始只允许阐教王、辅教王入贡。

至于奴儿干都司,也早就内迁,大明把重点放在了辽东,北方都交给了女真人自治。

至于三宣六慰,现在更不用说,明缅之战虽然打退了东吁王朝的进攻,可云南之外的各土司也基本被大明放弃。

可以说成祖开拓的疆土,在仁宣两朝基本都放弃的差不多了,到了现在乌斯藏、奴儿干和三宣六慰也是名存实亡,

至于安南现在名义上是大明的领土,是安南都统使司,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

可这只是明朝的自嗨,安南的事情还是莫氏做主,安南的皇帝对大明自称都统使、对内继续称帝建元。

若是真能找到无主之地,对于大明朝来说的的确确是开疆拓土了。

虽然不知道朱翊钧这种想法能持续多久,不过有这种想法就是好事情。

大明在有条不紊的准备着辽东的战事,努尔哈赤也是清楚的。

毕竟他跟辽东打了几十年的教导,私人关系要好的官员也不是没有,暗地里安插的间谍更不用说。

大明在积极备战,他也没有闲着,一方面补齐八旗的兵额,一方面加紧训练士兵,还时刻注意着辽东的迹象。

之所以自称大汗一年多迟迟没有动手,其实他心里对大明多少还是有些忌惮的。

这其中有李成梁的余威,也有长久以来对于大明这个大帝国的畏惧。

要不然之前也不会因为大明的军队进驻叶赫部的两座城市,而放弃进攻。

他想的是做好完全的准备,再对大明发动进攻。

“真是奇怪,这些明人是怎么知道咱们的情况的?”

这天日常的会议上,努尔哈赤还在纠结这个问题。

“回父汗,根据明人那边的消息,是咱们这两年没有上贡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代善开口回答道。

“这不对,之前咱们也不是没有过几年不上贡的事情,怎么可能突然就让他们注意起来了?”

努尔哈赤摇了摇头,他不相信这个说法。

“父汗儿臣觉得二哥说的也没错,不过儿臣倒是觉得咱们最后一次上贡的人数太少了。”

“众所周知,对于咱们来说上贡是赚钱的买卖,以往都是宁可多去人,也绝不少去。”

“最后一次上贡,咱们只去了十五个人,虽然明朝的皇帝照例给了不少的银子,可这个人数还是太少,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皇太极先是赞成了代善的说法,接着又说出了不同的意见。

“八弟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当初你也是赞成的。”

代善脸上笑嘻嘻,心中妈卖批。

当初我提出这个意见,你一个劲的赞同,现在翻旧账是什么意思。

“二哥不要误会,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是在感慨,当初我也没有想明白这个事情,现在看来当时这么做确实是错了。”

皇太极对着代善一脸的诚恳,脸上还有懊悔之色。

“我倒是听说了一件事情,明朝那个昏君好像有个十分聪明的孙子,这事都传到辽东来了。”

莽古尔泰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你都说了是昏君的孙子,那小子今年不过才十来岁,就算他真的聪明,等到他登基,咱们大金已经占领关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