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洪承畴成了伴读(1 / 2)

“说起来,距离殿试也过去两个月了,你看了那些卷子,当时也写了不少的东西。”

“朕当时没有问你,现在两个月过去了,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朱翊钧画风一转,问起了朱由校当初殿试阅卷的事情。

“孙儿看了那些试卷,提出可行之策的不多,有一些建议废除卫所制,全部改为募兵制。有一些要核实宗室的土地,给他们免税的额度只够他们的俸禄,超出的部分就要正常纳税。”

“这些在孙儿看来,都不足实行,前者牵扯太多,后者挑拨皇家恩情。倒是其中一个洪承畴的,建议朝廷可以多开几个市舶司,增发船引,孙儿认为这是一个可行之策。”

朱由校当然不会跟朱翊钧交底,而是说起了在他看来朱翊钧能接受的事情。

“看来你这一年多的进学,确实还是有些用的。”

“卫所制度,朕何尝不想废除,可牵一发动全身,只能徐徐图之,最好的办法是慢慢的改革,一下子废除用力太猛,容易伤及自身。”

“至于宗室的事情,朕也着实头疼,不过咱们这一脉本就是藩王之后的藩王继承大统,若是对宗室下手,未免令人心寒。”

“不过该敲打,还是要敲打的,遇到一些藩王不法的事情,就罚他们的俸禄,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至于开放海禁,这个法子倒是不错,不过朕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去做。那个洪承畴还算有点见识,朕上午已经下旨让他担任你的伴读。今日就到这里吧,朕有些乏了。”

朱翊钧对朱由校的答复十分满意,随即对朱由校说道。

“孙儿告退!”

朱由校行了一礼,缓缓退了出去。

“你觉得朕这个孙子怎么样?”

朱翊钧开口问道。

“皇太孙殿下聪慧好学,人尽皆知,奴婢又岂敢妄言。”

一直在一旁服侍的太监,恭敬的说道。

“哼,让你拍马屁都不会,你去给詹事府送几本书,帝鉴图说、书经直解、百帝图还有那本资治通鉴,一并送过去。”

朱翊钧轻哼一声,随即吩咐道。

“奴婢遵旨!”

那个太监闻听此言微微一愣,随即答应了下来。

詹事府内

“你们说,陛下让司礼监把这些书送来,是什么意思?”

孙如游等人收到了司礼监送来的书,便讨论了起来。

“这些书是张太岳为帝师时编写,教导陛下的书,陛下命人送这些书来,自然是要咱们以此教导皇太孙。”

韩爌越发对孙如游不满意了,你这把岁数了,这种事情难道还看不出来,非要我们说出来。

“张太岳可是陛下治罪的人。”

刘一燝倒是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下官认同韩大人的说法,陛下当初治张太岳的罪,是因其恃宠而骄、专权误国,贪污受贿,其中并没有教导无方。陛下送这些书来,显然还是认同张太岳的学识。”

徐光启开口说道。

“下官也认同韩徐两位大人的说法,无须过度解读。”

孙承宗跟着说道。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用这几本书教导皇太孙。”

孙如游当然明白万历皇帝的意思,只是他也知道这位皇帝经常出尔反尔,此时让大家讨论,不过是不想背锅而已。

第二天,照常上课。

朱由校赫然发现,这次不是孙承宗一个人来,还有一个二十多岁身材消瘦的年轻人。

“这位是翰林院庶吉士洪承畴,也是陛下为殿下挑选的伴读官。”

二人见礼之后,孙承宗向朱由校介绍道。

“伴读?!”

朱由校这才想起来,昨天自己那位皇爷爷说的不是侍读,而是伴读。

这可是两个意思,侍读就是侍读学士,正六品的官员,伴读就和翰林院庶吉士一样,没有品阶,在翰林院负责起草文书之类的工作。

不过现在洪承畴这个皇太孙伴读绝对是同科,甚至是很多官员都羡慕的人。

只要他不犯错,陪着皇太孙读书几年,日后皇太孙登基,升迁速度绝对快的吓的吓人。

“正是伴读,以后他每天都来陪皇太孙殿下读书。”

孙承宗点了点头,言语中也有些羡慕。

“原来如此,孙师傅咱们今天讲什么?”

朱由校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今天讲三国,不过臣不打算给殿下讲三国志,史书有些过于无趣,不如就讲三国演义吧。”

孙承宗昨天回到之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张居正会被清算,思来想去就是当初教导皇帝陛下过于严苛。

他自认为并不是一个严苛的人,加上皇太孙慧聪好学,也从未犯错,他自然也没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