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白话文与汉字注音(1 / 2)

“臣无状,还请殿下恕罪。”

徐光启这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不是大明的皇帝,甚至就连储君都不是。

上面还有一个皇太子呢,他有些惭愧为何自己刚才居然让殿下看出自己有心思。

“徐师傅心怀百姓何罪之有,说起来方才徐师傅说起这事的时候,我还觉得一亩地三分银子,我名下五千倾皇庄年入不过是区区两万多两。”

“和徐师傅相比,有罪的该是我才是。”

朱由校知道,徐光启不但是个心怀百姓的大臣,还是个能臣,是这个时代少有学贯中西的大才。

“殿下羞煞臣了,这事本就和您没有关系,一亩地三分银子的确不多,该死的是下面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他们打着殿下的幌子,盘剥百姓,败坏的却是殿下的名声。”

听到朱由校敢于说起刚才的心迹,徐光启更绝的那些太监着实可恶。

皇太孙殿下今年不过十一岁,外面的奴才干的事情,他哪里知道,莫说是他,只怕是皇太子也不知晓。

“是啊,大臣和太监不一样。某个地方有了贪官污吏,百姓会觉得这是官员自身的问题,可若是太监横征暴敛,他们会觉得就是宫里的问题,毕竟太监是皇家的家奴。”

朱由校知道,像万历皇帝这样,派宫里的条件去收什么矿税纯粹是往自己脸上抹黑。

一年到头捞不了多少,名声却臭了大街。

要搞,就像后世一样,专门搞一个收税的部门,让文官们去收,这样有了问题就是文官的问题。

如果大明有后世阿美莉卡国税局这样的彪悍部门,何至于一年的税收只有区区两千多万两,一亿两也能给你收上来。

“殿下能够这样想,实在是再好不过。”

徐光启老怀欣慰,皇太孙殿下现在这个年纪能懂得这个道理,实属难得。

当然他还不知道朱由校在心里怎么惦记着文官,否则绝对不会这么想。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正常授课的时间。

这半年来,朱由校对数学、几何基本已经掌握。

“徐师傅,我觉得算学和几何用文言文表述,让人理解起来颇为不便,为什么不像咱们平时说话那样,讲清楚呢?”

“就比如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可以表述成,有鸡和兔子在一个笼子里,鸡和兔子加在一起有35只,一共有94只脚,那么鸡有几只,兔子有几只。”

“如此一来,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问题,同样把答题方法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也能理解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朱由校在今天的课,快结束的时候,建议道。

“这个问题,臣倒是没有想过,一般来说研究算学之人,都是识字之人,不识字的人想学算学也不容易。不过殿下的想法,也确实很有趣。”

“前人以文言写作,是因为以前没有纸,前人用刀刻竹简,后来有了毛笔和墨便写在竹简上。直到唐朝之时,纸虽然已经发明,可价格太贵,以文言写作,能省下不少的纸张。”

“到了现在,纸的价格虽然降了下来,可是大家已经形成了习惯。”

徐光启微微一愣,随即笑着说道。

“其实不仅是算学,便是文章也可以这么写,还有句读的使用,也该有一套标准。同样的一句话,表示疑问,用一种符号,表示惊讶用一种符号,平铺直叙用另外一种符号。”

“还有就是字典,可以按照发声的顺序排列文字,也可以用偏旁部首排列文字。甚至可以将文字读音分成三部分,一是首音,例如你这个字,首音便是呢,次音是一,声调为上声。如此一来汉字虽多,却可以用一些读音完全概括。”

“这样如果有了我之前说的字典,再加上这种给文字注音的方式,便可以认识所有的文字。即便是见到了不认识的字,通过偏旁比划查找,也能知道这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朱由校说完了数学,便开始说起了语文。

“殿下是如何想到这种方法的?”

听了朱由校的话,徐光启瞬间激动了起来。

“我也是在自己看书的时候,有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便有了这种想法。我有各位师傅教授,常见的字基本都能认识,因此通过反切也能知道读音。”

“可若是连常用字都不认识的人,即便是有了字典也不知道该怎么读,于是我便想,若是能用一些简单一易懂的符号,表示读音,大家只需要知道这些符号如何读,即便是没人教也能识字。”

“若是天下人都学会这些符号,又都有字典,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识字了?”

朱由校将后世的汉语拼音的模式讲了出来。

“殿下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好了,若是真能编成这样的字典,让普通百姓能识字,便不再是问题,也能让孩童蒙学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