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臣皆可杀(1 / 2)

什么黄老无为之治,他就是懒政惰政,就像后世爆火的电视剧中的孙宇宙一样。

任你李达康怎么说,任老百姓怎么有怨言,哎,我就不听,就是玩。

“孙儿一直搞不懂,为何太祖时期可以四面出击、世祖时可以奉天靖难之后还五征漠北。”

“为何现在,只是打了几年便国力不支了呢?”

朱由校没有就无为而治这个话题继续讨论,反而问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其中牵扯颇多,高受,还不给皇太孙搬把椅子来!”

说起这事,朱翊钧就一肚子的怨言,正准备长篇大论,看到朱由校还站在那里,便开口吩咐。

“奴婢遵旨!”

高受连忙走了出去,不一会的功夫,两个小太监搬了一般椅子过来。

高受立刻小心的搀扶着朱由校坐下。

“出去吧。”

高受正准备走到朱翊钧身旁服侍,突然听打了朱翊钧的吩咐。

“奴婢遵旨!”

高受知道,这是人家祖孙要说什么不为人知的话了,当即一边在身后摆了摆手,一边向外面退去。

“退到殿外!”

刚退到门口,高受听到里面又传来一声吩咐。

“奴婢遵旨!”

高受提高了一些嗓音,表示自己知道了。

“你觉得朕是昏君否?”

当房间只剩下祖孙二人,就听到朱翊钧突然开口问道。

“当然不是。”

虽然不知道朱翊钧为什么这么问,不过朱由校还是立刻给出了回答。

“可是很多人都觉得朕是,朕将近二十年没有上朝,朝中官员多有空缺,朕派矿监、税监到全国各地征税。”

朱翊钧说这话的时候,嘴角浮起一抹讥笑。

“孙儿这些年学史,南宋之时朝廷占据半壁江山,每年可收税一万万贯,其中固然有南宋朝廷横征暴敛,可我大明的税收绝不可能每年只有几千万两。”

对于明朝的历史,朱由校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明朝灭亡主要就是没有银子。

“几千万两,你太高看我大明了,去年大明一年税收不过2100余万两。除去藩王宗室、文武百官的俸禄,九边将士的饷银,再加上各地河道工程,别说剩余了,还有数百万两的缺额。”

听了朱由校说的几千万两,朱翊钧忍不住笑了起来。

只是他的笑容之中,没有丝毫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

“各地的藩王、那些有功名的士族,他们一个个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却不用纳税。”

“前朝首辅徐阶,之前不过是一个家中有几百亩田的小地主,当官四十多年,家中田地而是二十余万倾,这个官当得值啊!”

“还有那些边关大将,朕每年拨下上百万两的军饷,真正到了士兵手里的又有多少?!”

“朕不过是让家奴出去,把该收的钱收上来,他们一本接着一本的劝谏。”

“还说什么不能与民争利?!”

“哪个民能占据矿山,肆意采矿无人问津,哪个民能勾结税吏,货物过关不缴纳银两?”

“这些人,一个个张口圣人云,闭口孔子曰,一个个都把自己当成道德楷模,背地里互相勾结坏事做绝。”

“朕看到他们的脸就觉得恶心,看到他们的道德文章就忍不住想笑。”

朱翊钧或许是很长时间没有跟别人说过自己的事情,这一开口就无法收拾,在自己的孙子面前肆无忌惮的嘲弄着朝廷官员。

“问题出在哪里?”

听了朱翊钧这番话,不由的让朱由校想起了,那个今年不过三四岁的弟弟,在吊死自己之前写下的那句,文臣皆可杀!

不过他不想听这些,他想让万历说出问题所在。

“你说什么?”

朱翊钧仿佛没有听到。

“孙儿说,问题出在哪里?”

朱由校再次问了一遍。

“问题出在哪里?朕告诉你,你能解决么?”

朱翊钧好像来了兴趣,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这个还有些瘦弱的少年。

“孙儿想试试。”

朱由校抬起了头,看向了朱翊钧。

“真有那么容易,今日站在朕面前就不是你。”

少年稚气!

看到朱由校,朱翊钧再次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年张师傅将朝廷的弊病一点点的讲给自己听,当时自己也说要改变。

可后来呢,什么都没有变。

“孙儿知道不容易,可有些事总是要做的,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四十年。”

朱由校认真的说道。

“四十年,自我大明开国,传到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