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赵高之谋(1 / 2)

“陛下,他们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归为一统,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毁,朝廷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如今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效忠职守,四面八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造反’呢!据我所知,陈胜、吴广不过是村野莽汉,由于他们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到最后,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于是,他们便聚集了一伙人,偷鸡摸狗,拦路抢劫,打家劫舍,以填饱肚子,赚两个小钱,他们能成什么气候?不过是几个无关紧要的盗贼罢了。哪里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待诏博士叔孙通说。

“爱卿,此话当真吗?”秦二世问。

“陛下,臣怎敢在陛下的面前妄言?臣所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呀。”

“我料他们也不敢起来造反。我父皇威加海内,功盖寰宇,当初六国那么厉害,我父皇也不过用了十来年的时间将他们一一消灭,统一了天下,因此,把刀枪入库,天下从此再无战事。陈胜、吴广他们再厉害,难道比六国还要厉害吗?难道说他们脑子有毛病,精神有问题,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要冒着灭族的危险,起来造反吗?”

“陛下,请放宽心,谅几个毛贼能掀起什么风浪?”叔孙通说。

“爱卿,你说话最为中听,不像有的大臣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吧,念你对朝廷一片忠心,朕加封你为博士,赏赐黄金百斤。”

“陛下圣明,谢陛下!”叔孙通趴在地上磕头。

退朝之后,有几位儒生追上叔孙通后,说:“亏你还是圣人的门徒,一名儒生,你怎么能睁着眼说瞎话,陈胜、吴广的大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你竟然还说那样的谎言,你对得起孔老夫子吗?”

“如果我像他们一样,一根筋,只会说实话,那么,我的脑袋早搬家了。”叔孙通说。

“你要这么说,那你不配做圣人的门徒。”有人说。

“我认为我们读书不能读死书,要知道灵活变通,”叔孙通说,“如果和陛下硬杠着,说到最后把脑袋混丢了,难道那样就算是圣人的门徒了吗?”

叔孙通回到家以后,把几十名徒弟都召集到一起,说:“今日陛下封我为博士,并且赏赐了黄金百斤,这些钱你们都拿去分了吧。”

徒弟们因为叔孙通未向朝廷推荐他们做官,一直有怨言,今日闻听有钱分,自然是高兴,觉得老师好像也没那么讨厌了。

“老师,圣人说,做人不可妄言,做人要老实,实事求是,我听说有很多的儒生据实上奏,都被砍了脑袋,为什么你胡编了一通,却会得到封赏,并且升官呢?难道说圣人说的话是错的吗?”学生吴语说。

“圣人说的话永远都是对的。只是你们对于圣人所说的话理解得不够透彻和全面。圣人让你不要妄言,但是,圣人并没有说不可以撒谎,善意的谎言,有时候比逆耳的忠言要管用得多。要根据当时的形势,灵活运用。”叔孙通说。

“老师,那您打算下一步怎么办呢?”

“我现在就收拾行装,连夜逃走,逃回薛城旧地。你们中间有愿意跟着我一起逃走的,赶紧收拾东西,不愿意跟随我逃走的,也不勉强。”

“老师,这样急着走吗?你刚封了博士,难道官也不要了吗?”

“哎呀,什么官不官的,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再不走,恐怕就来不及了。”叔孙通说。

“老师,有您说的这样夸张吗?”

“有啊,恐怕还不止这么严重。”

“是吗?那我们也一起走吧。”

于是,当天夜里,众徒弟保着叔孙通逃往薛城。

赵高府上。

“报告赵大人,叔孙通和他的徒弟们昨天夜里全部逃走了。”赵高正在和他的弟弟赵成,女婿阎乐,在一起商量事情,有一名军士从外面走进来报告说。

“叔孙通也配称作是儒生吗?我看他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皇上居然还加封他为博士,像这种人见风使舵,满嘴的谎言,跑了就跑了吧。”郎中令赵高不以为然地说。

“哥,这叔孙通十分圆滑,和其他的儒生不一样。”赵成说。

“关键时刻谁掌握兵权,谁手下有将,手里有兵,谁说了算,他一个儒生再会摆活,又能兴起什么风浪?不必管他!”

“据说丞相李斯最近好像不受待见。”

“当初,嬴政病死在沙丘,我与李斯合谋,发动了沙丘政变,篡改了遗诏,逼死了扶苏,拥立了胡亥为皇帝,此事,只有我,李斯和胡亥三个人知道,如今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朝中有大臣已经知道此事,背后议论纷纷,对我们极其不利,而李斯在朝中结党营私,党羽众多,经常和我对着干,因此,除掉李斯势在必行。”

“哥,李斯那人三观扭曲,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