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考核升级(1 / 2)

尚斌早上6点就来到办公室,此刻,他正在琢磨如何完成学校分配给他的新任务。  最近一周,尚斌可谓是风光无限,但内心也承受了对等的压力。  学校与他签订了新的合同,明确要求他今年必须申报成功一个最低为C级的科学基金项目。  科学基金项目共分为四个等级,A级最难,D级则最为容易。  原本,像尚斌这样刚刚入校的讲师,只需要拿到D级项目就可以了,这也正是他原本的目标。  入职2个月内就给正教授的博士,按照普沃大学的考核要求,必须拿下C级以上的项目,并且要求一次成功。  也就是说,尚斌必须在今年拿下C级项目。  他为D级项目准备的申请书已经差不多写好了。  如果是在往年,他完全可以再同时申报一个C级项目。  但今年政策发生了变化,高级职称最多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因此他只好把自己已经写好的申请书拿来申报C级项目。  C级和D级项目申请书的模板几乎相同,难度却有天渊之别。  D级项目仅限30岁以下的人申请,而C级项目不限年龄,下至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普通硕士,上至泰拉帝国科学院的院士都可以申报。  而再往上的B级、A级项目则只有大佬和大佬子弟才有资格参加。  可以说,C级项目才是学术界厮杀最为惨烈的一级。  当然,并不是说新人完全一点机会没有,只是概率相当惨淡。  尚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他手头五篇代表作的成色。  作为D级项目来说,4篇顶会+1篇顶刊占据相当大的优势。  但拿来申报C级项目,就显得不是很够看了。  博士期间,尚斌帮助导师写的就是C级项目申请书。  要是希望立项成功率高一些,至少要有一篇A类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当然,如果能够获得市级乃至国家级自然科学奖会更好,但这些距离尚斌还有些遥远。  如果能够拿最佳论文奖,那么论文方面的考核也就顺带完成了。  其实,在一周前,尚斌从郝俊那里听到学校开会时有意聘请他为正教授的消息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论文的构思和撰写了。  一有空就写论文是每个博士的本能,谁还没有个不时之需。  如今,他手头已经基本成型了2篇论文,只剩下部分定理的证明。  大多数论文中的定理,不过是在其他人的基础上改变或者减少了一个假设,然后按照其他人的证明套路搞一下就完事了。  按照这个套路,最多也就是发一篇顶会,最佳论文奖是不可能的。  得益于在稷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良好训练,尚斌掌握了丰富的科研范式。  学各种灌水套路他自然都会,但他很少会那么做。  他有了一个想法之后,不会去急于证明,而是会先动手做仿真或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靠。  如果实验失败了,证明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也就没有必要再去浪费时间去证明。  如果实验成功,说明此路可通,他会对实验结果进行仔细分析,从而得到新的定理,再聚焦于推导证明。  眼下,还是把这两篇论文好好打磨打磨,争取获得最佳论文奖。  他开始完成论文剩下的证明部分。  “这里应该使用一下柯尔莫哥洛夫三级数定理……”  “然后,使用一下马尔可夫不等式放缩一下……”  “最后再利用积分的绝对值小于等于绝对值的积分进一步放缩……”  时间过得很快,尚斌证给出完整的证明之后,已经是晚上六点。  顾不上吃饭,他又花四个小时把这两篇论文从头到尾检查了三遍,然后分别投稿至人工智能国际大会和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  这两大会议同属机器学习领域的计算机A类会议,去年的投稿数量已经破万。  尚斌看了一下,投稿截止时间还剩3天,投稿截止后1周就会出第一轮意见,回复意见3~7天,评选最佳论文1周,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快3周以后就可以出结果了。  尚斌完成投稿之后,邮箱里出现了两封投稿确认邮件。  他一一看完,正要休眠电脑出去吃饭时,发现刚刚多了一封未读邮件。  他点开看了看邮件内容。  【尚斌教授您好:  我公司是海润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位于普沃市星海大道115号,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此邮件。  现我司智能制造事业部有新品研发重点一项,关于智能机器人仓储物流系统。通过查阅学校官网信息和您的论文,您的研究方向与我们高度契合。  项目详细信息见附件,您这边是否有意向参与我所新品研发项目?  如有问题或进一步了解,请致电183-0078-6645-055。  润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2033.8.13】  尚斌毫不犹豫地回复了同意。  不为别的,他只是想,如果能接到这个项目,可以报答一下郝俊教授对自己的友善和照顾。  不到30秒,有一封未读邮件出现了。  【尚斌教授您好:  感谢您的回复!请您提前准备好相关汇报资料,并于8月15日上午9点参加我司的技术交流会。  再次感谢您对我司的支持!  润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完成这一切之后,他继续修改起自己的项目申请书。  没想到这个老师的身份还真不容易。  无论是星界局也好,还是尚斌本人也好,学生身份会更轻松,也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至2033年,泰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