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新星(1 / 2)

我传承了黑科技 琴北扬 1140 字 12个月前

1999年阿美瑞卡哈弗大学团队利用冷原子气体使光速降至17s。  2013年某意志达姆施塔特大学团队,利用掺镨硅酸钇晶体,使得光停留了一分钟。  2021年中科大的科学团队,成功的将光储存了一个小时。且光的相位存储保真度高达96.4%±2.5%。  这不是科幻,是现实。  小伙子把资料摆出来,然后笑着表示现在我站在您的面前,告诉您我将这技术成功应用到了商业层面,只需要加大投资就能够量产销售。  陈新明白了,这是来要钱的。  人家确实有产品、有规划、有未来,无可厚非。  陈新大手一挥拿出了一百万,先做个试行推广吧。市场买不买账还两说呢,毕竟怎么看怎么觉得装块显示屏都比这破玻璃更好。  陈新并不能直接转账。  事实上他拥有两个账户,一个是私人账户,另一个是名为“新一”的投资公司的账户。当初听从了一号的建议公司账户上放了五个亿,此时就需要走程序从公司账户上转账。  给向小园去了个电话之后,小伙子就陪着陈新在别墅的花园里溜达了起来。  通过简单的交谈,陈新终于记住了小伙的名字,马路远。  一个乍看有点土,细想又有些许哲理的名字。  “怎么想到做慢玻璃的?”陈新问。  马路远细心的为陈新拨开挡在身前的树枝,回答道:“我们团队成员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上学的时候我们就在想着,如果能把许多并不为普通人注意的高新科技材料拓展为商业用品,或许可以赚许多钱。”  马路远看了一眼陈总,发现其依旧那样漫不经心,根本看不出喜怒。  他继续说道:“之前,我们团队研究了半年也没搞出什么名堂。直到辉光技术出现,我们才在其中找到了一些关键数据。加上陈总您的资金支持,我们才做出了慢玻璃。”  “辉光技术?”陈新讶然。  辉光网站出现后,因为其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可分割性,网友们便称之为辉光技术。  马路远解释道:“是的。我们应用的正是仿生眼技术中一层延光玻璃的相关数据。陈总可以放心,不管是谁创建的网站,但辉光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瑰宝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不会有专利问题。”  陈新有些兴奋,他终于看到辉光真正在现实中产生了影响。  他想都没想,“我再给你们追加四百万资金,有什么好点子尽管去做。”  “谢谢陈总!”  马路远受宠若惊,看的出来这位老板对科技创新还是很支持的。他决定说一些心里话。  “陈总,据我所知,辉光技术涉及极广。各大国家为了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首先研究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各个大集团也会为之殚精竭虑。”  马路远字斟句酌,确保陈总能明白自己的想法,“此外,还有一些体量不足的公司和研究院没法登上这列车,转而去研究较小的科技成果。比如人造皮肤、聚能电池等。”  陈新有点听明白了,“你是说……”  马路远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只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和商业敏感性,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大公司看不上的‘边角料’,做出些许成就。”  陈新看了他一眼,“比你我优秀的人太多了,你能确保你是第一个做出成绩的吗?”  万一做一半被别人抢先做出来了,前期投入不就打水漂了吗?毕竟辉光技术可没法申请专利。  马路远满怀信心,说:“陈总,这些东西总要有人做出来,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陈新被马路远打动了,是啊,即便千千万万人,时代的弄潮儿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人类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人选择勇往直前,有的人选择躺下摆烂。  一边羡慕摆烂的人恬静淡雅的生活,一边痛骂他们不知进取;一边羡慕努力的人九死一生获得的荣耀,一边嘲讽失败者的头破血流。  我们不知道什么选择是正确的,这是人们必然要经历的迷茫。  彻底脱离体力劳动的陈新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在他看来,努力奋斗的人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力军,躺下摆烂的人是一个安定社会必要的基石。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有人经营已有的国土,有人去开疆拓土。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他们都是值得赞颂的。  2023年12月15号,一家叫荧光技术的初创公司开始宣传他们的产品,依托辉光科技制造的慢玻璃。  老黄利用在网红公司的人脉,让许多带货主播的直播间出现了这个神奇的产品。  这是全球首例辉光技术商业化的例子。  即使这玻璃并没有什么用,但价格并不高昂。无聊、浮躁、爱凑热闹的人太多了。无数人为图新鲜疯狂下单。  小小的石子竟然激起不小的风浪。  这个仅八人的团队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同时也让许多小型资本看到了他们的成功模式。很快,许多新型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甚至国家都开始注意到了这件事,并颁布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民间对于辉光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荧光技术一夜之间成为了典型代表。  慢玻璃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甚至海外都有人过来谈代理事宜。  马路远忽然变得十分忙碌,与工厂对接下达订单、与宣传单位商讨方案,无数媒体争相采访这个“第一人”。  他的日程被安排的满满当当,不得不招聘助理和行政人员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