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接近(1 / 3)

“殿下,这是臣的第二子,慕云。”谢怀川开口介绍。

太子凝眸看谢慕云。

眼前人脸色泛白,气色不佳,身形消瘦,一副病弱之躯,完全不似正常男子般挺拔康健。

“哦?”太子好奇道:“那为何孤之前从未见过谢公子。”

太子冷冷的目光扫过她发顶。

谢慕云抬起眼睛,神色平静道:“慕云五年前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在老家徐州修养,前不久病愈归府,殿下不认得慕云,实属正常。”

谢慕云的言语谦卑恭谨。

太子移开目光,看向谢怀川:“将军继续方才的话题吧。”

“殿下,微臣乃是一介武将,对于这如何解决侨置百姓户籍的问题,实在是不懂,还请殿下见谅。”(1)

自先帝时起,燕兵南下次数频繁,为了更好的抵御燕兵,八年前,泰和帝决定迁都南下,北人南渡,南渡百姓被称为侨人,朝廷在侨人集中的地区设置了许多原户籍地郡县,称作侨置。

八年后,侨民数量不停增加,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户籍混乱,豪强地主隐匿佃农、依附农的户口来逃避赋税,极大地影响了近年来南赵政府的财政收入。

谢怀川的话落,太子脸上的希翼消了下去,满腹忧愁:“可明日父皇便要孤对此论点作出解释,这可如何是好?”

太子急得在书案旁来回踱步。

谢慕云身侧站着的那人,着天蓝色的长袍,俊逸出尘。

此人正是与她同出一族的二房兄长,谢慕臣,今官至金部司郎中。(2)

他右腰间的袍角被一只手给轻轻拉住,谢慕云在他耳边低语两句。

谢慕臣一怔,朝右看,撞进一双黑眸中。

谢慕臣瞬间明了,递给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太子问兄弟三人:“各位公子有没有什么高见?”

谢慕安天资平庸,来之前得到谢怀川的叮嘱,小心翼翼地道:“慕安不才,实在解不了殿下遇见的难题。”

太子看向谢慕云。

谢慕云低声道:“慕云也想不出好的法子。”

太子将最后的希望放在谢慕臣身上。

“谢大人呢?”

谢慕臣犹豫半晌,缓缓启唇:“殿下,我倒有一愚见。”

话落,太子立即展露欢颜,急促道:“请讲?”

“殿下,臣认为可采取土断的方式,来解决侨民户籍混乱的问题。”(2)

谢怀川纳闷:“何为土断?”

“所谓土断,就是以百姓的居住地为判定户籍的依据,罢侨人原籍,改由住地统一编制的黄籍,这可绝除侨人免除调役的优待。检括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强地主给予惩处。”

谢慕臣将方才谢慕云告知他的话,一字不落地朝太子讲明。

太子听完,双手一合,“谢大人真是见地不凡,此策,甚好!”

“甚好啊!”

太子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许是过于兴奋,太子瞬撂手中笔,抬步朝外走去,脸上的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一脚方踏出门口,他想起自己有些失态,折返到屋中,目光停在谢慕臣脸上,道:“谢大人实是可造之材,有卿如此能臣,实南赵之幸,孤再此谢过。”

谢慕臣半弓身,恭敬道:“太子殿下不必多礼,能为殿下解忧,臣之幸也。”

太子满意地笑了。

*

夜色已深,戌时。

窗外下起了绵绵细雨。

太子离开谢府后,书房内一时鸦雀无声。

谢慕臣抬眼看向身侧的谢慕云,赞赏道:“数年不见,三弟学问益增,为兄自愧不如。”

刚才谢慕云的一番言论,委实惊艳。

“二哥谬赞。”

谢怀川瞟了谢慕云一眼,话音冷冽:“你推你二哥出来,是想好下一步的计划了?”

自谢慕云幼时,他便发觉此子心思缜密,见地不凡。

谢慕云方才一番说辞,定是精心谋划后才说出口。

“不瞒父亲,阿云之谋已形雏。”

“试说之?”

“二哥如今在户部任职,户部掌财货官帑。距我所知,李贵妃的娘家,襄阳李家的族中人近年来没少为霸一方,李家人如今奢糜的生活定与户部贪税有关,二哥日后若能取得太子的信任,坐上尚书之位,便能从中揪出太子的错处。”

“可要彻底获得太子的信任,谈何容易?”谢怀川问。

谢慕云笑了笑:“方法是有,就是得废些功夫。”

“什么方法?”

谢慕云觉得此计尚未与萧景明评估过,索性暂未言明:“日后再说吧,不急。”

她抬眼,看向一侧情绪不高的谢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