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1 / 3)

五更无鼓 忝坑 2646 字 8个月前

松软的绣花鞋踩在大殿里的地毯上不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两侧侍候的宫女见到余稚龄纷纷退让,余稚龄的目光从她们身上扫过,嘴角划过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皇位之上的陈皇在看见余稚龄的那一刻停住了话语,极力争辩的陈良甫向余稚龄拱手见礼,满脸横肉的崔将军极为不情愿的为余稚龄让出位置。

她却一句话也不说,素白的双手轻轻提起裙摆,在左手边唯一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微微抬起眼眸,迎上晋南王徐斐的目光,他就坐在对面,弯曲的手臂搭在扶手上,青鸦色的军靴随着双腿的动作交叉在一起。

余稚龄看着他,看他束发的发簪,看他半披在肩头的发尾,看他眼角的线条更具有了飞扬的趋势,看他纯白的宽腰带上金黄色的麦穗纹,看他那一身血雨烈火般的长袍……

她向后歪了歪头,纤细的手指不自觉的咬在牙齿间,换了个角度,她注意到了徐斐腰间挂着的玉佩,她想要再去看,却发现只有一件玉佩,孤零零的好没有意思。

手中的折扇‘唰’的展开,隔着扇缝,她又一次注意到了徐斐的目光。

折扇遮挡下的杏核眼眨了眨,上头坐着的陈皇忽然问道:“肴相,对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什么看法?”余稚龄这样说着,却看向陈良甫笑了笑:“皇上问臣这些做什么呢?”

她说完这话,便站起身,缓缓移动脚步,不再理会在场的任何一个人。

从陈皇的宫殿里出来,走到京城里最繁华的如意坊,也不过是半柱香的时间。嬉笑喧嚣的前院里客人来来往往,穿回廊而过的后院,一张石桌,隐隐可听见后山里潺潺的流水声。

“寒酥这儿的生意,倒是没受到什么影响。”余稚龄舀了一勺老豆腐放在碗里,抬眸看了一眼正端着一碟子煎鱼过来的寒酥。

洛寒酥在余稚龄身边的凳子上坐下,笑了笑道:“没受什么影响,昨儿晚上统账,还比前两日多了不少呢。这是世子爷派人送过来的鱼,这两尾品相差点,就用油煎了。剩下的放在小池塘养着呢,姑娘明儿再来,正好清蒸了吃。”

“明儿再说明儿的吧,这两天事情也多……这鱼刺少,做了鱼汤也是不错的。”余稚龄说道。

郑铎夹起一块煎鱼,尚未冷却的油泡烫到舌头,却仍旧舍不得吐出来,只是嘘嘘的吸溜着凉气:“也不看看你上头的人是谁,有咱郑小爷罩着,他们还都要上你这儿来寻一份庇护呢。”

洛寒酥微微一笑,没有说什么。

余稚龄瞥了一眼郑铎,道:“你且珍惜现在的轻松日子吧,等不及这顿饭吃完,皇上的懿旨就要下来了。”

“咦。”郑铎怪叫一声,伸长脖子凑近了余稚龄问道:“那你没有当场回绝啊?”

“没有。”余稚龄眯起眼睛:“我觉得你太闲了,要找点事情做做。”

还没等余稚龄说完,郑铎便连连摆手:“快没有,快没有,小爷衙门里的事儿,还好些没处理完呢。”

“朝食的时候,七皇子府里的管家到我这里来订了一间上房,点着名字要四碗长生羹送过去。“洛寒酥和余稚龄说道。

“你按着他的要求办就是了。”余稚龄垂着眼眸,将一盅果子酒倒进了琉璃做的酒杯中。

“皇上前脚刚将百官聚集在弥彰,这陈良甫后脚请客,就要订如意坊的位置,啧啧,怪不得七皇子这样的出身,也能得到皇上如此的器重。”郑铎一颗一颗的剥着花生米。

“那是他陈良甫的造化。”余稚龄将手中的筷子搭在停筷箸上。

“如今晋南王骤然回京,十二更又颇有动作,皇上虽在栽培七皇子,却也想要咱们出手制衡十二更。所以王雁卿,我们是否要让七皇子的人找到他?”

伴随着一个利落的翻身,夏始出现在众人面前,向余稚龄问道。

“如果他们找不到王雁卿,这些事情又怎么会有继续的发展呢?”余稚龄顿了顿,又说道:“你跟紧点,别让他们的手,伸到北疆去。”

“卑职明白。”颍川拱手说道:“还有一事,曹公公送皇上的懿旨过来,安排主子去调查顺平公死亡的原因。”

说话之间,石桌上的菜肴已经撤了下去,转而盛上清凉又解渴的杨梅汁,放在一个硕大的瓷碗中,洛寒酥正用一只小巧的葫芦瓢,舀进和大瓷碗一模一样的小碗中。

余稚龄捧着手边的小碗,缓步走上了停在如意坊门前的轿撵。

才走出了两条街,一顶粉红色的软轿便挡住了余稚龄的去路,她动也未动,只听着银铃铛的声音,便知道是高裕公主。

那小丫头麻烦的紧,幸而她并没有注意到余稚龄,兴冲冲地跳下轿子,往陈良甫的府中去了。

“哥哥,哥哥。你可要快些将祈安汕的人抓住了才行啊。”高裕扑在陈良甫的怀中,仰起头来撅着小嘴:“阿玉现在哪儿也去不了,一个人在府中无聊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