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交个底(1 / 2)

等贾睿都换好衣服走了,王宁这头出来看看,这才发现那些干货早就被釉屏叫人挂起来晒着了。

此时这些干货还没挂完,丫鬟们还在从箱子里往外拿。就听得釉屏在那指挥:“这些个鲍鱼淡菜别挂着,拿簸箕来,平摊着晒。”

王宁好奇的过去一看,箱子里果然有干鲍鱼和青口,青口晒干了,就是釉屏说的淡菜。

“你竟认得这些?”王宁笑道:“这些可都是海边才有的东西。”

釉屏忙的头也不抬道:“太太爱吃这个,前岁家里不是买过一批?虽成色不如这个好,却也是见过的。”

前年啊?王宁记得,贾睿确实买过一批,那是从山东来的行商手里买的,但因为是那商人带来京城准备自用的,所以买到的不大多,且都个头很小。

不过前年的时候,釉屏还是二等丫鬟,当时她还在绣屏手底下打下手呢,见过就记得了,可见是个记性不错的。

再想想这段时间,这两个丫鬟的言行举止,倒是真的比之前好多了。做事也有自己的判断了,不用每件事都来请示一下。

看来,那次的刻意点拨,倒是有效果了。

王宁有些放心了,却又有心再试一试她们。

于是她道:“老爷此番回来,带来的东西登记造册之后,该给各处送的手信,也该整理出来送过去了。”

釉屏道了声“知道了”,又接着低头忙碌起来。

王宁见她什么都不问,心里还担忧着,这丫头会不会出错。结果到了晚饭过后,绘屏就把单子给拟好了。

看了一遍礼单后,王宁很是惊讶。

“这是礼单是谁拟的?”

绘屏立在一旁道:“奴婢和釉屏一起拟的,寻常的物件奴婢是认得,只是那海货,没釉屏在,奴婢也不敢轻易拟定。”

王宁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呢,釉屏便道:“除了姑苏甄家那边的还没定,其余的人家皆包好了。”

王宁来了兴致,笑问:“哦?那为何姑苏甄家的还没定?”

釉屏道:“姑苏甄家与咱家联着干亲呢,光是这般送过去,只怕不够重视。还得等太太写了亲笔信,才好叫人装起来。”

她顿了顿,又道:“再有,只怕那姑苏甄家,不懂这海货怎么用,奴婢有心想要小厨房的给些菜单来,又怕犯了他们的忌讳,只能是太太亲自来了。”

她这话说的倒是很有道理,这个时代,厨子的菜谱也是不外传的。一个厨子受不受欢迎,全看他的私人菜谱了。

但王宁从不藏着掖着,便是家里的厨子,也是得过她的菜谱的。

王宁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你倒是有心,姑苏那头嗜甜,我的方子,只怕他们也不爱,倒不如只教些干货泡发的技巧就罢了。”

釉屏笑道:“原来那头嗜甜,我只道江南一带,口都轻呢。”

王宁便给釉屏介绍了一下,江南各处不同的口味和民风,不但两个丫鬟听得入了迷,就连两个孩子都听得忘了吃饭。

王宁说了半天,口干了,绘屏立刻奉上了茶水。

她正准备再说,贾睿就打外头回来了。

王宁和孩子都起身迎接,贾睿自顾自的摆手:“继续吃你们的,不必管我,我吃过了。”

王宁问:“吃的什么?”

贾睿一脸苦相:“还能什么,无非都是些冷的。”

王宁偷笑,釉屏已经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就端着热乎乎的三鲜汤进来了。

汤是用香菇,干贝和豆腐烧的,上头飘着一层葱花,光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贾睿忍不住夸了句:“不错。”

王宁也惊讶的看了眼釉屏,只觉得这丫鬟终于能配得上一等丫鬟的头衔了。

釉屏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退下站到一旁不说话。

王宁心满意足的继续吃饭,待撤了饭桌,绘屏又上前布置好笔墨纸砚,这才跟釉屏一道带着少爷和姑娘退下。

贾睿看着已经布置好的书桌,讶异道:“怎么,晚上还要做事?你有身子了,外头的事稍微放一放,你那丫鬟不是挺能干的?”

王宁坐到桌前笑道:“给甄士隐一家写信,另外教他们一些干货去腥的法子。”

贾睿不悦:“都说那些干货让你自个留着用了。”

王宁才写了个抬头,闻言哭笑不得扭头嗔道:“你真真是个糊涂虫,你那几大箱子的干货,我就是顿顿吃,也得吃到明年去。不送些出去,这会儿不好保存,岂不是都坏了?”

贾睿叹了口气:“老婆……”

王宁赶紧打断他:“要命了,快别撒娇。”

贾睿心累:“这会儿又不像以前,你可以到处跑,想吃新鲜的随时吃,好不容易给你搞些干货回来,花了不少银子呢。你倒好,说送就送了。”

王宁笑的前俯后仰:“行了,我也舍不得,但咱家现在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