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 3)

到了吃饭的时候,因为人多,自然是分桌而食。

史志粮和他的妻子王英,王村长和杨耕吏两个客人,史志粮的大儿子史在富,二儿子史在贵,还有史志才和史在安父子,刚好八个人坐了一桌,他们把堂屋里的大方桌摆在院里,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吃饭,心情甚是愉悦,还顺便聊聊事情。

剩下的媳妇儿们就带着大孩子小孩子们在屋里吃饭,主要是孩子多了闹腾。

闹腾的孩子当然主要是史在富家里的小儿子史四华,吃个饭能绕着屋里屋外嘻嘻哈哈转不少圈子,偶尔史四波也想凑上去,但是他娘任氏带着茧子的手放他肩膀上轻轻一拍,微笑着但满脸隐隐带着肃杀气,吩咐一声好好吃饭,他就会收住要迈出去的小短腿了,老老实实的吃饭。

史在富的媳妇儿李氏,叫李秋花,她是个长相略显富态的妇女,微胖但不显壮硕。她端着碗时不时的瞅一眼撒欢的傻儿子,找着机会就逮住扯回来喂两口饭,嘴里也充满了真诚地夸赞着屋里乖巧的孩子们。

李秋花当初生这个小儿子的时候特别省力,一盏茶的功夫不到,孩子就顺顺利利的出来了,她还欣喜这个孩子多半不闹人,坐月子时候也是顺顺利利的,蹬腿就把尿,扁嘴就喂奶,乖巧得堪比幺叔家里的盆盆。未曾想到原来乖巧是假象,臭小子简直就是在省了力气下地后用,自从两脚在地上站稳以后,就不曾安分过,猪圈都要偷偷摸摸钻进去玩一会,打也打过,吓也吓过,就是脸皮堪比城墙的拐角,眼泪一收,照旧瞎闹。

唉,皮小子,以后娘打算给你娶个壮硕的媳妇,不然你闹腾的时候压不住你,李秋花暗自做着决定。

史悠悠乖乖的端着小木碗吃饭,偶尔看一眼门外,院子的那一桌也热闹的说着话。

杨耕吏想要在史志才家附近建屋,那边空地较多,距离也合适。更重要的是他听说了史志才家里的小儿子在准备考秀才,义务童学已经快十年了,现在考秀才可不比从前那般简单,后来又四处打听了,这里的人对于史家的评价都很不错。

他思虑到选邻居比选地重要,和史家父子打过交道,心里也很认可这家人,远亲到底不比近邻,和心里认可的人长久的处下去,生活起来才更顺意。

史家人当然也是乐意接受的,都愿意换地帮忙建屋,这买地换地落户的程序到底还是村长更了解,所以王村长也来一起商定细节。

一顿饭吃完,又坐了大半下午,杨耕吏落户的首要选择就确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请人看看风水,买材料,找人安排建屋的事情了。

忙碌的四月开始了,史志才家里收拾出来了空房间给杨耕吏使用,毕竟他要着手五个村子育苗的事情,又要监管建屋的事情,忙肯定是忙不过来了,他就送礼拜托了史志才,提出要带妻子孩子过来看着帮帮忙。

史志才哪里用得着他的礼呢,痛快的答应下来,正中间的卧室还空着一间,右边的卧房史在然有一间,那还空着一间。左边史在安住的地方目前是史在安夫妻带着史悠悠睡一屋,盆盆提前睡了另外一个房间。

这里的房间因为常常会是父母带着孩子居住,所以会较大,等后面孩子大了,也可以找些材料砌一面墙分出来,墙表层塞些山上采的能隔音的干草,那就成了两个房间。

主要还是因为史家的房子都修建起来不是很久远,等着孩子一个个大了起来,自然就会去考虑如何解决房间的问题。

史秀秀的房间就是她父母房间给分出来的小单间。

杨耕吏自然是非常不好意思住史家的正屋的,他家里的女儿七岁,现在收养的姐姐家里的孩子五岁,一家人也不会住太久,孩子也还小,当然可以挤在一个房间里面。

于是杨耕吏就决定带着妻子孩子暂时借住在史在然的隔壁屋里,约定好第二日早上过来。

次日,雇了一辆马车行驶的杨家四口人就在史悠悠吃完了早饭,跟着哥哥在院子里玩沙盘的时候到了。

史家的大人当然没有出门,就在家等着杨家过来。

史悠悠听见了门口的动静,看家里的三个大人都充满热情的迎了出去,也拉着她哥盆盆甩甩手上的沙子跑了出去。

杨耕吏是自己驾着马车过来的,他先是跳下马车,从车里抱出两个孩子,又扶着妻子下了车,才带着家人给迎出来的史家人问好。

史悠悠扒着门框,碍于个子视野有限,她就先看站在马车边的两个小孩儿。

这一瞅,那个男孩,哇,好俊的一个男孩!

那个俊秀的小哥哥乖巧的跟着父母打了招呼,一下就看见了那个扒着门框的小妹妹了,这个妹妹看着有点熟悉,他礼貌的对视笑了笑。

杨耕吏微微欠身,给史家人介绍自己的家人:“这是内子方三娘,女儿静净,今年七岁,在跟着她娘学绣技,打算明年跟弟弟一起读童学。儿子夏慕,今年秋满五岁。”

方三娘含笑问好,她个子娇小,容貌不算美丽,但看着干净耐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