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 3)

到家了,已是晚饭时刻,史志才还没有回家,史在安就说:“爹肯定明日回来,他多半会趁着明日赶集,坐牛车回来,回来肯定是带了药酒的。”

“那我可得再把屋子收拾收拾,你明日要去接爹吗?”程冬麦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回话。

“东西应该不多,爹自己能回来,我去干嘛?”史在安挠挠脑袋。

“你是缺心眼缺习惯了,前段时间忙着做事情,也没有去赶集,家里的好多东西都需要再补充补充了。爹能独自拉扯你们兄弟两个长大,肯定是操了不少心思的,心里记挂着家里缺什么了,免不了会多采办一些东西。你不去跟着看看,帮帮手吗?你老马马虎虎的,就是爹让你做事情做太少了。”程冬麦直起腰,双手插在腰间,有理有据的训着史在安。

“可是爹明日回来,也不一定啊,我去哪儿等呀?万一林叔又多留了我爹两日呢?”史在安小心翼翼的回话。

“后日大伯满四十五岁,你还记得不?”大伯史志粮过生日,无论是否过大寿,史志才肯定会陪在一起的。

“对喔!”

“你真是擀面杖吹火,那一窍都要我给你通到底,现在天黑得差不多了,爹明日会回来的,你直接去集市口等着就是,早点去,带点钱。”

“还是娘子想得周到,嘿嘿嘿嘿。”史在安憨厚的笑起来。

程冬麦也笑了笑,多操心不怕,只要被人记在心上,那操点心也幸福。

--------

等史志才背着背篼,下了牛车,和送自己的好友告了别,到了镇上,想到家里要用完的盐巴,见底的皂角粉……就跨步迈向集市方向。

每逢三五八,白槐村所不远的斜塔镇就会有集市。多为摆摊贩卖的小贩,村民。相较于镇子上开着的店铺,这里的一些东西会实惠很多。

先去看看集市,买了需要的再去盐铺买调料,史志才提提背篼袋子,就往目的地走去。

“爹!”

史志才听着像大儿的声音,就循声望去,看一明明长相清秀却满脸透着憨厚的汉子背着一空背篼站集市口,不是自己家的大儿又是谁?

史在安嘿嘿笑了两声,挤过人群快步到了史志才的方向。

"爹,冬麦叫我来的,守在集市口果然见您过来啦!我还没有等上一会儿嘞!"

“就知道你没那么聪明,你就谢谢你爹帮你娶了个好媳妇儿吧。”史志才微微点头,伸手一掌拍在儿子的肩上。

“谢谢爹咧!哈哈哈哈,给我娶了个好媳妇儿!爹我们要买什么啊?”

“你不先给我把背篼里的东西背过去?”

“喔,爹,把东西给我来背吧,林叔又给了什么好东西啊?”史在安回过神,就伸手往自己爹的背篼捞去。

“换一下背篼,瓜娃!”史志才拍掉史在安的手,换一下就好了嘛,还拿出来放进去的。

“喔,爹我们要买什么啊?我还想给悠悠扯匹花布回去做衣服。”

“晚点去看,我们先趁着来得早去买点猪肥膘,回去熬点油,家里油要没有了。”

“好嘞,走,爹!”

史在安背起装了酒的背篼,就往集市里走,卖肉的摊子在里面。

史志才背着空空的背篼,跟在儿子后面,悠哉悠哉地哼起不着调的曲子。

等父子俩回到家,程冬麦午饭也做好了。

从娘家带回来的酸笋子,和着鱼做了一锅酸笋鱼。前不久种出来的大白菜,炝炒了一份。抓了点腌的泡萝卜切成细条,加点自己做的辣椒油,美得很,感谢大兴皇帝。

史悠悠边吃着挑出鱼刺的鱼肉,边趁大人不注意,悄悄抓了一根酸辣的萝卜条,嗯,舔舔,好幸福~

感谢这里因灾年受损严重,而奉旨去他国寻觅良种,带回了不少洋食物的官员。

今日是史悠悠的大爷爷史志粮满四十五岁的生日。

因为不是整寿,所以也不会操办太多,不做大寿,但史志粮史志才两兄弟会带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丰盛的晚饭。

史志才带着儿子史在安去施肥,有块田里还要追肥翻地,等着撒下种子,育秧苗。

程冬麦下午收回了晾晒在院子里的衣服,就带着儿子女儿过去了,她也要帮着收拾收拾,洗菜烧火,总归要做点事情。

程冬麦怀里的史悠悠抱着自己的小木碗小木勺,自觉莫名喜感。

到了史志粮的院里,史志粮正坐在竹椅上,抱着小孙子史四波,听大孙子史四杰讲在外面跟着四叔史在全做事情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人物。

“爷,那个大东来的商人长得真是奇怪,像鬼怪故事里的鬼怪,黄毛,他的头发全都是黄色的,像包谷须须一样诶。”史四杰边剥着大蒜边惊奇的讲着。因为家里留下的规矩有讲,不求举人秀才,必识字学规知礼。何况大兴二十三年起,义务童学就出现了,六到十岁期间可进童学,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