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手臂(1 / 3)

方浔没有在蓝图绘制上花太多时间。

她不是第一次进行D级功能类医疗芯片的制作,加上这只是普通的作业,并非是在智械生比赛上,所以根本用不着考虑芯片程序的创新性和重复率,在脑袋里找个合适的蓝图模板稍作更改就能在几分钟内绘制完成。

在她放下手中触控笔的一刻,机台屏幕上也紧随着弹出询问框。

[检测到可试运行的芯片蓝图和程序,是否将数据导入模拟系统,进行虚拟创作?]

[是。]

方浔选择将最终的蓝图导入系统,进行试运行模拟创作。

这个芯片制作设备里自带的“芯片模拟测试系统”可以基于智械生提供的数据,提前在系统内按照蓝图制作出一枚虚拟的芯片。

当芯片制作出来后,会进行功能的检测,并结合智械生本身的源力总值来预估正式制作时,制作者的成功率会达到多少,后续在哪个步骤也需要多加留意。

当然,方浔现在手里的这台旧式制作机是没有后面这些功能的。

新款的芯片制作设备不仅体型变小重量变轻,连功能都完善了不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一些智械生在制作芯片时尽量减少废晶的产出和材料的损失。

原本机台的芯片模拟程序就是为了有效的节省材料和提高芯片的制作效率而设计出来的。

只是最先设计机台的人没有考虑到智械师之间的源力差距,所以导致这个系统存在一定的弊端。

蓝图画得再完美再厉害,虚拟程序的结果也只是按照编程运算出来的。

真到了上手实操的时候,以一个E级智械师的源力值甚至连地基都构建不全。

而芯片的制作讲究一气呵成,因为中途一旦停下,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在数以万计的能量晶管里正确找到已经构建好的地方,再继续作业。

要是找错地方,源晶就会直接报废。

所以后面新出的制作机一经问世确实减少了对材料的浪费,量刻机器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优化。

现在已经能做到90%的复刻,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芯片通过机器量刻出来,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品质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了。

方浔倒也想进行机刻,这样其实挺节省时间的,况且只是一枚连接芯片,品质再受影响,她的编程那么完美,估计还会是顶级。

只是可惜,这台老机器的量刻设备早就坏了,她现在制作芯片都得手动。

等数据导入系统,方浔安静地等了一分钟,屏幕上的提示语也从[请等待,正在进行虚拟芯片创造]变成了[功能检测中,请稍等...]

又过了几秒,机台上很快跳出绿色的提示框:

[恭喜,你模拟出一枚可以正常运行的功能芯片,预估等级为D,品质为顶级,由于没有检测到量刻设备,目前无法进行机刻,是否保存编程数据?]

方浔点了否。

她现在是退学状态,这台机器绑定的还是其他智械师的证书编号,方浔要是保存了,数据能马上上传至联邦智械库,到时候不就彻底暴露自己在禁令时期偷偷制作芯片了?

方浔现在手里制作出的芯片都没有自己的芯码,拿到市面上去卖,卖不出去不说,估计还能引来智械管理局的追捕。

所以她平时很少制作一枚完整的芯片,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帮雁栖修复从其他渠道里获得的破损芯片。

今天也是考虑到了机械臂跟芯片的适配性,所以才会选择自己做。

方浔打开圆盘,戴上手套再次拿出晶片放在制作台上,随后起身走到一边的金属货架上挑了几个零件放在了桌面。

她先是取出玻璃罐里爬得正欢快的异形植物,等固定在制作台上后就开始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拔着这东西硬邦邦的根须。

等根须一脱离依附的主体,便变得跟丝线一样柔软,蓝幽幽的,用镊子一戳,还会像果冻一样晃动。

这水蓝色的藤蔓状植物是太阳系里其他星球文明的外星生物,因为其根须柔软性强,有耐高温,易黏着的特性,所以经常被用在连接芯片的制作上。

方浔把根须拔了十几根下来后便把植物放回玻璃罐,倒了一点营养液和水进去,盖上盖子继续埋头制作。

根须是用来镶嵌在芯片四周的。

这个制作流程倒不算难,主要考验智械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方浔手持镊子将柔软的根须一根根嵌在了圆形能源芯片表面四周的金属小孔洞中。

等这项工序完成,方浔拿起了那枚芯片原晶,开启了自己的源力空间。

霎时,这枚芯片内部的所有结构完完整整地展现在了方浔的眼中,比机器扫描得更清晰也更加具体。

方浔对照着屏幕上的蓝图数据,开始动用自身的源力在晶片无数个能量晶管中进行电路能量图以及各个功能区的刻印构造。

当智械生拿到芯片原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