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剿匪(1 / 2)

别看只有二百骑兵,光拉补给的马车就跟了二十辆,

再加上大夏公主陪嫁的队伍,

足有十几辆马车,在京都城内排出了二里长。

辞别众人,袁重带着队伍出城而去。

一身软甲,外加校尉戎装,

袁重骑在一匹黑色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

一柄长刀足有四尺,挂在鞍配环上,

这是高大哥送的,说是当年饮过几百人鲜血的宝刀。

软甲是黄大哥送的,

据说为做成此甲,费了几十名工匠的心血,历时三个月才完工。

能抵挡长枪大刀的攻击,更能防御飞箭,

反正是一通忽悠,也不知道真假。

还是有一点好处,就是不用跟他们一样,顶盔挂甲,走起路来稀里哗啷的,

看着威风,其实行动甚是不便。

夏末在与他告别的时候,塞给他一个包裹,

说里面有重要东西,让他在路上找个安全所在,

偷偷的一个人看才行。

千万不能让第二个人看到,

搞得这么神秘,弄得袁重心里痒痒的。

最让袁重有信心的还是从兵部弄了两把钢弩,

这玩意儿是真好,以他原来的射击成绩,不说百发百中,百发九十多中,应该能达到。

因为全凭手工制作,没有形成规模,

所以这种战场利器,很少有人使用。

袁重还专门为钢弩做了个套,挂在马鞍旁,方便取用,

一排二十几只弩箭,插在弩套上,有了这东西,该是敌人的噩梦。

一行五百多人,三十辆马车,要在路上行走三个月,

想想前世的飞机,这距离也就两三个小时左右,

唉,科技发展,势在必行啊!

这还没走出五十里路,公主的陪嫁小太监就跑过来,跟袁重说,

公主体弱,受不得颠簸,得停下休息。

休息就休息,袁重也不急着赶路,挥手让队伍停下,

看着稀稀拉拉地马队,好多溜达出去几十米才反应过来,勒停坐骑,圈马返回。

袁重摇头哀叹,这他么什么精英啊,纯粹去前线镀金的公子哥吧,

一点军人的素质都没有。

驻军休息时,袁重四处转了转。

见自己的二百骑精英,东一堆西一圈的互相聊的热乎。

几乎跟马车队的车夫们有一拼,

就觉得应该大力整顿,但不知道该怎么做。

带兵哪有那么容易,自己真的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张大富十分兴奋,窜到各处的骑兵圈子里,吹嘘加忽悠,整个一兵痞似的。

还是大勇二勇实在,就是跟在袁重身后,亦步亦趋。

歇了半个多时辰,又开始行军,

就这样拖拖拉拉地往前走。

遇到开阔的地方,就早早宿营,没有合适的地方就多走两里地。

袁重早就打开了夏末送的包裹,

除了夏末送的两件衣服外,还有一封信,用火漆封口,盖着私人印章,搞得十分正式。

打开信封后,他才明白,是天承司老大杜清写给他的,

内容简单清楚,任命袁重为司镇(暗),正六品官职。

有纯银腰牌一个,且只对天承司司正一人负责。

要求袁重在去西北期间,设法调查一桩十五年前的悬案。

事发十五年前,西域蒙族犯边,朝廷合议用和亲的办法,安抚蒙人,

由禁军偏将杨振林负责护送公主入蒙。

可惜,入蒙半年后,蒙人发觉嫁过去的根本不是个公主。

一怒之下,举兵夺我城池十二座,烧杀抢掠无数,

最后在大夏地盘上肆虐了三年之久,才渐渐退回西域。

经过调查,嫁入蒙族的是当时公主的侍女,而公主已与禁军偏将杨振林不知所踪。

到如今,也没有任何消息,朝廷多次派人追索,均无果。

所以,这任务又一次落到了袁重的身上。

收起信封,袁重叹息,

这他么不是个好活,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安安稳稳地走了半个多月,

离开京都管辖区域后,地面上开始不太平起来。

小股的匪徒见了大队人马,立刻走避。

但是也有那不要命的,想打点秋风,

也会被袁重指挥马队,一个冲锋便打散了。

一伙子骑兵兴奋异常,认为战场也就这样,不要太轻松了吧。

前面有山,队伍须绕山而过,

见天色已晚,袁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