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萧睿瑶(1)(1 / 1)

天平 末摘花 437 字 9个月前

林明启初次见到萧睿瑶时,惊为天人,只觉广寒宫的仙子也不过如此。

白衣红钗,如同漫天雪花中盛开的一朵梅花。

因为和父王商讨大理国太子结婚贺喜的事宜,他去晚了。

进去的时候,仙子已经开始弹奏了。

一曲弹尽,回味无穷,不由赞叹称好。

教琴的师傅忙起身,给太子介绍。

十四岁的萧睿瑶款款起身行礼。

林明启突觉兴致全无。

萧姑娘矮了些,看起来像女童。

即便此后过了豆蔻年华,渐渐亭亭玉立起来。

众人莫不觉得两人十分般配。

但对林明启而言,不知为何,那日的记忆无比深刻。

菩萨身边的女童,不敢亵渎,也不想冒犯。

如果,上天让两人晚两年再相见,或许佳偶一对。

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是无奈。

而对于萧姑娘,相遇就是劫难的开始。

萧睿瑶选在生辰之际,吞金自尽。

躺在床上,回味这短暂的一生,觉得只有可悲,从无欢喜。

母亲生育了两女后,身子孱弱,寄居于京郊尼姑庵,吃斋念佛。

除了这层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所出无子。

三朝丞相之家,无子继承,让人笑话。

萧母虽与萧父伉俪情深,但自觉有亏于萧家列祖列宗,故而退避。

只带了十岁的长女。

幼女还在襁褓中。

萧老夫人说如若生病,京郊甚远,连个像样的医师都请不到。

萧母只好含泪答应。

从十岁到十四岁,萧睿瑶长于京郊。

每日入耳的都是虫鸣鸟语,自然中最纯净的,真实的声音。

琴声干净无杂,如林间流动的溪流,谷底传来的风声。

十四岁,老夫人寿辰,一首祝寿曲艳惊四座。

靠着这手琴艺,萧家把母女接回了萧府。

几年间,父亲又添了一子一女。

萧睿瑶自幼便知,父母感情深厚。

即便在尼姑庵,母亲也从未抱怨过父亲。

父亲这个角色对她而言,虽短暂缺失,但是值得信赖、依靠、崇拜。

只是,这种崇拜,在回京后,转移到了太子身上。

父亲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夸奖太子,文韬武略,无所不能。

连琴艺,父亲都说略不及太子。

琴师也是太子引荐的。

这样的人,如灿烂的太阳,萧睿瑶只想做一株向日葵,吸取其阳光。

她不想躲开。

只是母亲教给她的只有躲避,把心思深深地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