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1 / 2)

第二日,王熙凤去给邢夫人请安,恰好迎春带着若姐儿在邢夫人处说笑。见王熙凤来了,还有话要说的样子,迎春便要带着贾若出去玩。

王熙凤却亲热的一把拉住迎春的手,“妹妹不必如此,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当着妹妹的面说呢。”

邢夫人看着姑嫂二人的相处,笑了,小说里,王熙凤待迎春可从来没有这么亲热过啊,她的亲热对象从来只在宝玉黛玉身上,不,应该说,贾母喜欢谁,王熙凤待谁就亲热。

可这一世,王熙凤不一样了,看样子,贾琏还是有些本事的。

迎春也有一样的感慨,王熙凤这个人,端的是长袖善舞,她想要讨好一个人,会让那个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果真吗?”邢夫人喜道。

王熙凤点点头,“只是还未满三个月,暂且不想声张,只是如此大的喜事,怎么能不告诉老爷太太呢。”

邢夫人点点头,“对,这个风口浪尖上,稳妥些是对的。这些日子,凡事只以安心养胎为重,有事只管推到我或者你妹妹身上,千万别累着自己。”

“太太的话,我记着了。”王熙凤笑着说道。

迎春也道,“那这些日子,就让若姐儿跟着我吧。横竖三妹妹四妹妹也会帮我照看的。”

“那就辛苦二妹妹了,等这胎平安落了地,我才摆上几桌,单独请妹妹们吃席。”王熙凤笑道。

王夫人最近正头疼的很,一时也顾不上大房。何况,上次贾赦‘发疯’之后,害的贾母和二房诸人风评受损,就连王子腾也被连累了,在王夫人回娘家哭诉时板着脸训诫了她几句。

王夫人不得已,老实了些日子。再加上她现在全部心神都在给元春筹备嫁妆一事上,就更顾不上其他了。

元春的嫁妆,最终还是贾母和王夫人拿出了自己的体己,再加上其他亲戚们的添妆,总算凑了一份还算看的过去的嫁妆。

即便是这样,王夫人还是心有不甘!元春的嫁妆虽丰厚,可比起当年的贾敏,也不过是十之一二。她满心满眼觉得委屈了元春。

此时已经踏上南下的船只的贾敏,若知道王夫人的抱怨,大约会后悔自己给元春那丰厚的添妆吧。

元春听了王夫人的抱怨,面上不显,背地里却忍不住落了不少泪。因着她嫁妆一事,平白生了多少事端。贾家体统全无,二房上下颜面无存,可她却没有立场去指责质疑太太。

太太做了这么多,无非都是为了她,自古以来,女子出嫁后的底气,一是娘家,二便是嫁妆。娘家那边,还指望着她出息了,能拉扯宝玉一把,她的底气,只有嫁妆了。

所以,哪怕元春知道王夫人此举很是不堪,却只能装作不知情。

因着这一事,迎春对元春有些失望。她劝过元春,让她出面劝劝二太太,不要闹的太过,若传到郡王府那边,怕是会影响王爷对元春的观感。对元春日后在王府立足怕是不大友好。

元春却不以为然,只觉得二妹妹果然还是太天真了。这桩婚姻从头到尾都是利益的置换,这些传闻并不足以影响到她在王府的地位。只要舅舅一日在高位,只要她能平安生下王府的继承人,任何事都动摇不了她的地位。

薛家那边,挑挑拣拣了一番之后,还是没找到满意的对象。王子腾已经很不耐烦了,薛姨妈都想放弃了,反正还有个宝玉兜底呢,实在不行就将就一下吧!

薛宝钗却不肯,她不想将就。最后,在王子腾提供的人选中,薛宝钗选了一个,忠勇侯的续弦。忠勇侯是没有郡王尊贵,可若她生下孩子,却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且虽是续弦,却也比侧妃尊贵些。

至于将来,薛宝钗很有信心,她肯定会过得比元春要好。

薛姨妈却舍不得,忠勇侯比薛宝钗大了十五岁有余,都能当她爹了,膝下也已经有了两个嫡女,庶女也有好几个。宝钗一进门就要给人当后娘,且还有生子的压力。

薛宝钗却觉得,这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其实王子腾也找了几个看起来很有前途出身寒门的学子,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平步青云。可薛宝钗却不想花费时间蹉跎岁月。既然有康庄大道可以选择,为何要选崎岖小路?

在元春出门的这一天,宝钗这边纳彩。

王夫人亲眼看着一抬四人小轿将元春抬走,心痛如绞,泪如雨下,一半是女儿出嫁的伤心,一半是对婚礼规格的不满。元春是郡王侧妃,按例婚礼不该这么寒酸的,可王府却以太妃有恙婚礼不宜过分张扬为由,将规格一减再减。

众人都说,这是王妃和郡主在给新入门的贾侧妃下马威呢。

王夫人又气又怒,可大喜的日子,也不好发作,且贾赦不愿出头,贾政不愿多事,哥哥又不在京中,无人给元春做主。贾母倒是说要去找太妃说道说道,可谁刚让贾母出门啊,万一出点事,二房可怎么办!

故而,只能忍下了。

想到这里,王夫人忍不住埋怨起薛姨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