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1 / 2)

贾宝玉沉默了。

袭人见状,继续说道,“我是服侍二爷的,自然盼望着二爷好。二爷好,我们才能好。我没读过书,也不认识几个字,可我知道,谁真心对二爷好,我就服谁。我不是说史大姑娘待二爷不好,只是,我总觉得,她对二爷的‘好’,和二姑娘对二爷的‘好’,不是一回事。我还是觉得,二姑娘是对的。”

贾宝玉叹了口气,“二姐姐对我好,我是知道的。我当时,当时也是昏了头了。”

“事情过了这么久,您可没和二姑娘交代一句呢?”袭人说道。

贾宝玉沉吟许久,起身穿鞋,就往迎春的屋里跑。

迎春探春正在看账本,看宝玉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了这是?跑的这样急?”迎春放下账本,忙命人看茶。

“二姐姐。”贾宝玉坐在迎春身边,拉着迎春的衣袖,“二姐姐,我错了,我不该装病,连累你被老祖宗和太太埋怨。都是我的错,二姐姐你别生我的气。”

探春心中冷笑,都这么久了,您老人家终于想起来了?

迎春却笑道,“我以为什么事呢?瞧你,一脑门子的汗。”她用帕子给宝玉擦汗,“我没生气,老太太教训的是,是我疏忽了。只是,我听太太说,二老爷已经给你请好先生了,就是这几日的事了。”

贾宝玉顿时惊呆了,拉着迎春的袖子,“二姐姐!”

赶过来的袭人听到这话,面露喜色。

“其实太太不说,我也早有这个意思。宝玉,你也一日大似一日了,也该正经读书了,不说以后为官做宰,最起码也得有个谋生的所长啊。说到这里,宝玉,我且问你,你想好以后要做什么了吗?”迎春问道。

宝玉还没接受这个打击,闻言没什么反应,“以后?”他才几岁,就要想这么远的事情了吗?

迎春摇头,“你这样不行。做人没个目标,有什么意思。不信,你问问三妹妹四妹妹,再不济问问兰儿他们。”

“我有啊,我就想一辈子和姐妹们在一起。”贾宝玉兴奋的说道。

袭人闻言,露出一丝苦笑。

探春直接翻了个白眼,幸好无人看见。

迎春无奈摇头,拿手指在宝玉额头上轻轻一点,“净说些孩子气的话。你是男儿,怎么好一辈子在后宅厮混?便是你肯,我们也不肯的,太太、老太太也不会肯的。罢了,你这会子还没开窍呢,许是过几年大些了就好了。可不管如何,读书这件事已经说定了。你啊,好好听先生的话,用功读书,别惹恼了二老爷,可不是玩笑的。袭人,你们素日里也多督促着些。”

“唉,没哪一日不说的,他只是不听罢了。”袭人说道。这话既是抱怨,也是表功。

迎春笑了,“辛苦了,宝玉将来若出息了,也是你们服侍得当的功劳。”对于袭人这样的人,迎春知道如何应对。

果然袭人听了这话,眉眼带笑。

宝玉沮丧着走了。

果然每两日,贾政就将贾宝玉叫了去,说先生已经请好了,前头书房也收拾出来了,明日就上学,让他准备准备,明日先生上课要考的。

宝玉此时悔不当初,可惜啊,已经来不及了,没法子,只得点灯熬油,将读过的书都翻出来温习了一遍。

好在辛苦最后还是有所回报的。

宝玉顺利通过了先生的考察,甚至先生对他的评语很高,诸如聪慧之类的词说了不少。

贾政高兴之余,对宝玉未免也更寄予厚望了些。

就连贾母和王夫人听了,也心中欢喜。

时过境迁,这些年贾家一如往昔,四大家族也蒸蒸日上,贾母早就将当年的担心抛诸脑后了。此时的她,也和一个寻常的疼爱孙儿的祖母般,既舍不得宝玉辛苦,又盼望着宝玉能有出息,延续家族荣光。

此时的贾母,搂着宝玉,笑的合不拢嘴。

忽然贾琏急匆匆进来,“老太太,南边来信了,说林姑妈不大好。”

满屋的笑声戛然而止。

贾母不觉得松开宝玉,坐直了身子,“怎么回事,细细说来。”

“这是南边林姑父来的信,信上说的语焉不详,只知道姑妈突然病了一场,不过老太太放心,经过大夫救治,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只是姑妈病好后,身子弱,大夫说得安心静养。故而林姑父的意思是,想让姑妈带着表弟表妹回京休养。特写信来与老太太和老爷们商量。”贾琏急忙说道。

贾母听闻女儿没事,放心了,“这有何可商量的,赶紧的,将敏儿从前住过的贺芳年收拾出来,那里地方大,又清净,最适合养身子了。”若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女婿绝对不会开这个口。只可惜,贾家无人在朝堂,于这些事知道的也不多,也帮不了敏儿什么。

迎春立马带着探春站了出来,“是,老太太放心,我们这就去安排。”

贾母摇头,“